一種胎兒附屬物,索條狀,一端與胎兒腹壁的臍輪相連,另一端附著於胎盤胎兒面的中央或略偏向一側。是羊膜包圍體蒂、尿囊和卵黃囊而形成。足月胎兒的臍帶平均長50cm(範圍是30~70cm),直徑約1.0~2.5cm。表面被羊膜遮蓋,呈灰色。橫切面中央有一管腔較大、管壁較薄的臍靜脈,兩邊各有一條管腔較小管壁較厚的臍動脈(圖1)。臍動、靜脈周圍為臍帶基質,稱沃頓氏膠,有保護臍帶的作用。臍帶近胎兒端的橫斷面上尚可見兩個小孔,為尿囊和卵黃囊的遺跡。胎兒通過臍帶和胎盤與母體體連接,進行營養和代謝物質的交換。臍帶既保持胎兒與胎盤的聯系,又保證胎兒在子宮內有一定的活動度。若臍帶受壓或打結,使其中的血流受阻時,必將引起胎兒宮內窒息,甚至危及胎兒生命。

  臍帶的異常包括附著異常,長短異常、臍帶圍繞、臍帶打結等。重要的臍帶附著異常為臍帶帆狀附著:臍帶不附著於胎盤而附著於胎膜,臍血管走行於羊膜與絨毛膜之間,呈扇形到達胎盤,因其形狀如帆故名;胎膜破裂時可能導致臍血管破裂,直接威脅胎兒的生命。臍帶過短(不足30cm)可阻礙胎兒下降。臍帶過長(70cm以上)可能纏繞胎兒,以纏繞頸部多見,稱臍帶繞頸,若纏繞較緊可影響胎兒血液循環,造成胎兒宮內窒息。這種情況在分娩時胎兒頭下降過程中表現得更加明顯。臍帶打結分臍帶真結(胎兒身體穿過圍繞的臍帶圈一次或多次所致)、臍帶假結(局部沃頓氏膠積聚過多或臍靜脈扭結所致)兩種。分娩時真結被拉緊可影響胎兒血液循環。

  胎膜未破而臍帶出現於胎先露以下則稱為臍帶先露,胎膜已破而臍帶脫出於子宮頸口外或陰道口外則稱為臍帶脫垂。臍帶先露或脫垂時臍帶位於胎先露與骨盆壁之間,臍帶血運受阻,胎兒可發生缺氧、窒息甚至死亡,應讓產婦改換有利體位以減輕臍帶受壓,必要時考慮剖腹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