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濕熱環境中,汗腺導管閉塞,瀦留在汗腺導管中的汗液滲入周圍組織中形成的小丘疹及水皰。又稱粟粒疹。有四種類型:①晶形粟粒疹,即白痱,閉塞部位最表淺,在角質層。表現為多數針頭大、孤立淺表的透明水皰,周圍無紅暈,無自覺癥狀。常見於高熱並有大量出汗的患者及產褥期婦女,以頸部、軀幹部為多。②紅色粟粒疹,即紅痱,閉塞部位在表皮棘細胞層。表現為針頭大的丘皰疹,周圍有紅暈,自覺瘙癢或針紮樣感。好發於與衣服摩擦的部位和屈側皮膚如肘窩、膕窩、頸部、胸背部等。在小兒亦常見於頭面面部。③膿皰性粟粒疹,即膿痱,在紅痱的基礎上發生,在紅痱頂端有淺表性小膿皰,皰內常無細菌。④深部粟粒疹,少見。閉塞部位最深,在表皮與真皮的交界處。形成密集的與汗孔一致的正常皮膚色的水皰。常發生於長期生活在熱帶或反復發生過紅痱的患者。

  痱子最有效的防治方法是提供一個涼爽的環境;衣服應寬大,尤其在皺折部位;衣料的吸水及通氣性要好,以棉織品為佳;洗澡或擦身後應擦幹皮膚,並撲些痱子粉(主要組成是氧化鋅與滑石粉),幹燥收斂、涼爽,輔以止癢劑如薄荷腦及收斂、消毒劑,如硼砂、明礬等。出現痱子後亦可外擦爐甘石洗劑等收斂性洗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