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制止人體各種出血為主要作用的一類中藥。

  功用 根據各種止血藥物藥性的不同,止血作用又有差別,如藥性苦澀者多有收斂止血的作用;藥性寒涼者多有清熱涼血止血的作用;藥性行散者能活血去瘀,瘀血去,血自歸經,即多有化瘀止血的作用;藥性溫煦者多有溫經止血的作用。雖然止血作用機制不同,但均能針對血不循經的不同原因,加速血凝,達到迅速止血,建立正常血液迴圈的目的。部分止血藥還有活血止痛、消腫散散瘀、解毒斂瘡、清肝明目、祛痰止咳等作用。

  分類和適應證 根據止血藥自身藥性和所適應的病證,可分為涼血止血藥、化瘀止血藥、收斂止血藥和溫經止血藥四類(見表)。①收斂止血藥。主要用於吐血、衄血、咳血、咯血、便血、尿血、崩漏出血及外傷出血等癥而內無瘀滯、外無實邪者。常用藥有白芨、仙鶴草、棕櫚、紫珠、藕節、刺蝟皮、雞冠花等。②涼血止血藥。主要用於血熱妄行引起的各種出血癥。常用藥有大薊、小薊、側柏葉、白茅根、地榆、槐花、苧麻根、羊蹄等。③化瘀止血藥。主要用於瘀血阻滯、血不歸經引起的各種出血癥。常用藥有三七、茜草、蒲黃、花蕊石、血餘炭、卷柏、蓮房等。④溫經止血藥。主要用於陽氣不足,統攝無力所致的虛寒出血。常用藥有伏龍肝、艾葉、炮薑等。此外,某些止血藥還可用治血瘀經閉,跌仆傷痛,瘡毒癰腫,水火燙傷,肝火頭痛,眩暈目赤,黃疸水腫,熱淋澀痛,肺熱咳嗽,痰黃粘稠等證。

常用止血藥

常用止血藥續表

常用止血藥續表

  配伍 使用止血藥時須根據出血的不同原因和具體證候準確選藥,合理配伍,才能收到良好的止血效果。血分實熱,迫血妄行引起的出血,配伍清熱涼血藥;陰虛陽亢,虛火上炎引起的出血,配伍滋陰降火潛陽藥;血分瘀滯,血不歸經引起的出血,配伍行氣活血藥;氣虛陽虛,攝血無力引起的出血,配伍益氣溫陽攝血藥。

  用藥註意 使用止血藥時要註意止血而不留瘀。所以,出血初期及出血夾瘀者,當選用化瘀止血藥,或於收澀止血藥中少佐活血化瘀藥;血熱妄行出血,也不宜大量使用涼血止血藥,以免用藥太過,寒凝血滯成瘀。大出血引起的虛脫危癥,當先益氣固脫。

  現代研究 止血藥的主要作用是促進凝血,縮短凝血時間;使局部血管收縮止血,或改善血管壁功能,降低血管通透性而止血;抑制纖維蛋白溶酶活性等。部分藥物還有降低血壓、擴張冠狀動脈、抗心律失常、抑菌、解熱、祛痰、鎮咳、利膽、利尿等作用。止血藥分別對西醫診為肺出血、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性出血,血液病出血,婦科出血,外傷出血,以及各種疾病發展過程中的出血癥有一定的治療作用,部分藥物還可用於高血壓、冠心病、肝炎、腎炎、泌尿系感染、局部炎癥、燙傷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