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亞的遊牧民族,遊牧範圍大致在今蘇聯哈薩克斯坦南部及錫爾河中下遊。漢時,地處大宛西北,大月氏(即月氏)之北,烏孫以西,奄蔡之東,丁令、堅昆以南。西元前2世紀時,控弦八九萬人;前1世紀末,人口已達六十萬,勝兵十二萬,在中亞形成一個大部落聯盟。他們的中心駐地為卑闐城,約當今塔什幹或奇姆肯特等地。康居也和一般草原遊牧民一樣,隨季節的變化而遷移牧地,冬季南下棲息於錫爾河一帶“樂越匿地”,夏季北上至“蕃內”,兩地相距數千裡。

 張騫通西域以前,漢朝已傳聞遙遠的西方有康居人。張騫從西域歸國後說,康居在中亞雖然部眾不少,但仍然南羈事月氏,東羈事匈奴。

  漢武帝太初二年(前103)出兵伐大宛時,康居曾有意援助大宛,未逞。宣帝神爵四年(前58)始,匈奴內亂,五單於紛爭。至五鳳二年(前56),呼屠吾斯自立為郅支單於,與其弟呼韓邪單於對立。呼韓邪南遷歸漢,郅支則率部眾向西北遷徙,先設王庭於堅昆(柯爾克孜草原),後應康居王之請,西南移至康居領域內,在都賴水(怛邏斯河,Talas)上興建瞭郅支城(今蘇聯江佈爾),擴張勢力。元帝建昭三年(前36),西域都護甘延壽、副校尉陳湯率兵西越帕米爾進擊郅支,殺郅支單於於郅支城,穩定瞭西域形勢,但康居對漢仍長期采取敵對態度。

  公元前後,康居強盛,曾威脅其南鄰大月氏。1世紀中葉,貴霜統一大月氏。國勢轉盛,康居則漸趨衰敗。至3世紀時似仍遊牧於錫爾河中遊,其後益弱,勢力遠不如兩漢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