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飛行中的飛機補加燃料的飛機。多由大型運輸機或戰略轟炸機改裝而成。其作用可使受油機增大航程,延長續航時間,增加有效載重,以提高航空兵的作戰能力。

  空中加油機的加油設備大都裝在機身尾部,少數裝在機翼下面的吊艙內,由飛行員或加油員操縱。加油設備主要有插頭錐套式和伸縮管式兩種。插頭錐套式加油設備,亦稱軟管加油系統,主要由輸油軟管卷盤裝置、壓力供油機構和電控指示裝置組成。軟管長度視機型而定,一般為16~30米。管的末端有錐套,其其外形呈傘狀,內有加油接頭。受油機的受油管(口)裝在機身頭部或背部。進行空中加油時,加油機在受油機前上方飛行,由飛行員或加油員打開輸油軟管卷盤的鎖定機構,伸出錐套,錐套受氣流作用而展開,將輸油軟管拖出。與此同時,受油機飛行員調整飛行速度、航向和高度,待受油管插進錐套後,油路自動接通,開始加油。這種設備,在1架加油機上可裝多套,能同時給幾架飛機加油。伸縮管式加油設備,亦稱硬管加油系統。伸縮管位於機身尾部下方,分主管和套管,主管外壁裝有升降索和穩定舵。空中加油時,加油機利用升降索放下伸縮管,穩定舵在氣流作用下,將伸縮管穩定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一定角度的空間內,套管從主管內伸出。與此同時,受油機占好有利位置,完成對接,開始加油。這種設備對受油機保持規定位置的要求較低,但同一時間內隻能給1架飛機加油。

  空中加油技術出現於1923年,當時加油過程全由人力操縱,加油機高於受油機,靠高度差加油。40年代中期,英國研制出插頭錐套式加油設備。40年代後期,美國研制出伸縮管式加油設備。80年代初,美國研制瞭新型KC-10A空中加油機,伸縮管主管長8米多,套管長6米多,套管伸出後,伸縮管的最大長度為14米多;總載油量161000千克,飛行半徑3540公裡,可輸油90700千克。在60~80年代的幾次局部戰爭中,美、英等國空軍都使用過空中加油機。

美國KC-10A空中加油機給E-3A預警機加油

  空中加油機今後發展的重點,主要是克服機翼振動、陣風和空氣渦流對輸油管穩定性的影響;改裝成兼有兩種加油設備的飛機;完善電傳加油操縱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