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後唐名將、謀臣。字安時,代州雁門(今山西代縣)人。初為唐朝昭義節度使李克修親信,後歸河東晉王李克用,用為典謁,能臨機應對。李存勖嗣晉王位,對其才幹尤為器重,任中門使,參管機要。後樑龍德二年(922),晉王討成德鎮(治今河北正定)叛將張文禮,恰逢契丹軍來攻,諸將皆驚,提出退軍。他認為應乘連敗梁軍的聲威,迅速挫其前鋒。李存勖採納其建議,大敗契丹軍,收復成德鎮。三年四月,李存勖稱帝後,他任兵部尚書、樞密使。後唐同光元年(923)六月,梁軍圍攻楊劉(今山東東阿阿北)。他向李存勖獻策,據河下流,築壘於必爭之地,誘梁兵來攻而後進擊,果解楊劉之圍。十月,又獻計奇襲汴州(今開封),一舉滅後梁,以功授侍中、成德節度使,封趙郡公。三年,為招討使,協助魏王李繼岌伐蜀,總管軍政。文武兼施,書檄先行,大軍後進,所至不戰而降,70日滅蜀。郭崇韜遇事切諫,為朝廷獻策,曾奏時務利害25條。他素疾宦官,因而遭其誣陷,四年正月在蜀被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