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戰國時期,齊軍深入魏地,迫使攻趙魏軍回救,將其殲滅於桂陵(今河南長垣西北)的一次著名截擊戰。

  魏惠王遷都大樑(今開封)後,與齊爭雄中原。齊威王竭力拉攏韓、趙兩國,與魏國對抗。周顯王十五年(西元前354),趙國在齊國支持下,迫使歸服於魏的衛國向趙屈服。魏惠王派將軍龐涓率兵8萬攻衛伐趙,圍困趙都邯鄲(今屬河北)。次年,趙向齊求救,齊以田忌為主將,孫臏為軍師,領兵8萬救趙。田忌企圖率軍赴趙進攻魏軍主力,以解趙圍。孫臏認為,,魏國長期攻趙,主力消耗於外,老弱疲憊於內,齊軍應乘魏國內防務空虛,直趨大梁,迫使魏軍回師自救,於歸途截擊,以達到既援救趙又打擊魏的目的。

桂陵之戰

  田忌采納孫臏圍魏救趙的計謀,以一部兵力南下,聯合宋、衛軍圍攻位於大梁東南的魏邑襄陵(今河南睢縣),顯示齊軍已攻魏救趙,堅定趙國抗魏的決心;主力進至大梁東面的軍事重鎮平陵(今山東定陶東北)附近。而平陵本不易攻取,且齊軍有糧道被斷絕的危險,使魏軍因此產生齊軍指揮無能的錯覺,隱蔽爾後進軍大梁的企圖。

  齊軍將主力隱蔽,派不懂軍事的齊城、高唐二都邑大夫率師一部攻平陵城,結果兵敗戰死,更使龐涓認為齊軍戰鬥力弱,不以為慮。待邯鄲城破,魏軍也實力大損。田忌、孫臏乃派輕車銳卒直撲大梁城郊,主力則分路跟進,造成兵力單薄的假象,龐涓果然中計,撤離邯鄲,拋棄輜重,兼程回師。田忌、孫臏判定魏軍回師必經桂陵,即率主力先期到達該地。魏軍進至桂陵,突遭齊軍截擊,倉皇應戰,終致慘敗,龐涓被擒(據《孫臏兵法·擒龐涓》)。

  孫臏在此戰中避實擊虛、攻其必救,創造瞭“圍魏救趙”戰法,成為兩千多年來軍事上誘敵就范的常用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