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朝時期朝鮮軍民抗擊日本入侵的衛國戰爭。又名壬辰丁酉之役。因在農曆壬辰年(1592)爆發,故名。這次戰爭保衛瞭朝鮮,也粉碎瞭日本妄圖侵略中國的計畫。16世紀末,豐臣秀吉統一日本後,即圖謀吞併朝鮮,侵略中國。1592年4月,豐臣秀吉派小西行長、加藤清正率軍約20萬由釜山登陸,至6月,已佔領漢城(今首爾)、開城和平壤三京,朝鮮陸軍節節失利。李朝宣祖李日公率王族逃至義州,遣使向中國明朝求援。與此同時,以李舜臣部為主力的朝鮮水軍連獲大捷,掌握瞭制海權。郭再佑等朝鮮鮮義兵部隊也在敵人後方積極活動,抗擊日軍入侵。12月,明朝派李如松等率軍4萬到達朝鮮,與朝鮮軍民並肩作戰。1593年初,收復平壤、開城,4月收復漢城。日軍被迫退守南方沿海一帶,並企圖利用談判糾集力量,卷土重來。1597年初,日本提出的無理要求被朝鮮和中國方面拒絕,和談破裂,日本又出兵14萬人,在釜山登陸,對朝鮮進行新的侵略。戰爭之初,朝鮮水軍幾乎全軍覆滅。政府再次起用已遭罷黜的李舜臣。在人民支持下,李舜臣取得鳴梁海戰大捷。1598年7月,明朝派楊鎬等率大軍到達朝鮮,取得稷山等戰役的勝利,日軍退到東南一隅,再無發動攻勢之力。不久,豐臣秀吉病死,遺命撤軍。日軍主將小西行長於1598年11月18日夜遁,朝中水軍乘勝追擊,在露梁海上截擊日軍援軍,大勝,殘餘日軍逃竄回國。戰爭以侵略者的失敗而告終。7年戰亂雖使朝鮮遭到重大損失,明朝國力也受到巨大消耗,但終於粉碎瞭豐臣秀吉征服朝中兩國的狂妄計劃。

壬辰衛國戰爭中朝鮮水軍的龜船

壬辰衛國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