В.Г.別林斯基

  俄國革命民主主義運動的先驅,思想傢和文學批評傢。1811年6月11日生於奔薩的一個醫生傢庭,1829年入莫斯科大學語文系,次年在校內組織“十一號房間文學社”,探討文學和社會問題,主張農奴解放。因撰寫揭露農奴制度度罪惡和鼓吹自由平等的劇本《季米特裡·卡裡寧》,1832年被學校開除。1833年任莫斯科《望遠鏡》雜志編輯。1834年發表論文《文學的幻想》,蜚聲文壇。1838年任《莫斯科觀察傢》雜志主編。1839年移居彼得堡,在《祖國紀事》、《現代人》雜志工作,撰寫大量的文學批評和政論文章與沙皇專制制度進行瞭堅決鬥爭。1847年因病赴德國療養。1848年6月8日病逝。

  別林斯基一生的思想發展可分為兩個時期。30年代他深受G.W.F.黑格爾的影響,認為現實世界是永恒理念的反映;藝術是在聲音、文字和色彩上反映出來的一種觀念和精神。他激烈反對農奴制度,但認為普及教育和提高道德修養是改造俄國的主要手段。40年代,他逐步從唯心主義者轉變為唯物主義者,在政治上成為革命民主主義者。認為隻有通過革命途徑才能推翻沙皇統治,廢除農奴制度。他尖銳地批判瞭資本主義的剝削制度,認為隻有實現社會主義,俄國才能富強。1847年寫的著名的《給果戈理的信》,集中表達瞭他的革命民主主義思想,被В.И.列寧稱為“沒有經過審查的民主出版界的優秀作品”。其主要著作有《論普希金的作品》、《1846年俄國文學一瞥》、《1847年俄國文學一瞥》等,死後出版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