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境內驃族在伊洛瓦底江流域建立的古國,都城室利差呾羅,在今卑謬附近。中國魏、晉人的著作中就有關於驃國的記載:驃國“位於永昌西南三千裡,君臣父子,長幼有序。”唐代文獻對驃國的記載更加詳盡,其都城是圓形磚城,周長160裏,有12座門。人們信奉佛教。國內有寺廟百多座。農業比較發達,種植稻穀和甘蔗等作物,已經使用名叫“登伽陀”的錢幣。613~718年毗訖羅摩王朝統治驃國。驃王外出近則坐金繩床由奴隸抬著走,遠則乘大象,有妃嬪宮女數百人隨行。當時驃國十分強盛,有188個屬國,298個部落和9個城鎮。同中國、印度及東南亞等20多個國傢都有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

  802 年驃王派王子舒難陀率“驃國樂團”訪問中國,並在長安宮廷中演出,曾轟動一時。詩人白居易等為此作瞭《驃國樂》。德宗皇帝致信驃王給予贊揚,賜“檢校太常卿”的官銜。832年驃國都城被南詔攻陷,驃國遂亡。驃人逃往浦甘,漸同化於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