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首都,全國最大的城市。位於國土中部,西距太平洋岸港口瓦爾帕萊索130公裡。市區面積100平方公裡,包括附近郊區的首都區面積342平方公裡,人口429.5萬(1982),占全國人口1/3以上。

  地處海岸山脈與安第斯山之間的谷地上。地勢平緩,點綴若幹殘丘,平均海拔520米。氣候溫和宜人,平均氣溫最熱月(1月)20℃,最冷月(7月)8℃;年降水量約370毫米,冬季降水占全年90%以上,多霧。依靠安第斯山冰雪融水補給的馬波喬喬河流經市區,為城市居民和工農業用水的主要來源。

  1541年始建於馬波喬河中心島上,19世紀初島南側汊流被填,遂與河岸相連。長期為西班牙在智利的殖民統治中心。1818年國傢獨立後,成為首都。19世紀以後,城市向西、南方向及馬波喬河北岸擴展。20世紀以來,由於工業的興盛,人口急劇增加,城市迅速發展。在40~70年代的30年間,城市面積與人口幾乎都增長瞭2倍。

  全國最大的經濟中心。總產值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5%,制造業產值和就業人口均占全國一半以上。工業有食品、紡織、服裝、制革等輕工業部門以及化工、金屬加工、造紙、機器等。城郊農牧業發達,為城市提供蔬菜、水果和肉乳產品。商業和服務業繁榮,也是著名旅遊城市。重要交通樞紐。有鐵路和公路幹線連接南、北各地,西通太平洋岸的瓦爾帕萊索和聖安東尼奧兩港,西郊有大型國際機場,為南美洲重要航空港之一。文化發達,有智利大學、天主教大學等高等學府和南美洲最大的國傢圖書館,以及歷史博物館、國傢美術館等。市中心的聖盧西亞山和東北部的聖克裡斯托瓦爾山是著名的遊覽中心,有古炮臺、聖母像等名勝。

聖地亞哥的奧伊金斯大街

  行政、文化、商業區主要位於馬波喬河與奧伊金斯大街之間,西寬東窄,略呈三角形。阿爾馬斯廣場是城市核心,有郵政大樓、市政廳、大教堂和國會大廈等重要建築,周圍商店林立。奧伊金斯大街長3.2公裡,寬100米,為橫貫全城的林蔭大道,沿街多政府機關和文化教育機構。城市東部是高級住宅區;西、南、北郊區多為貧民區。工業區主要集中在南部和西部。市內有地下鐵道。(見彩圖)

智利首都聖地亞哥街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