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1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第4兵團、第四野戰軍第15兵團等部,為殲滅廣東境內的國民黨軍而進行的追擊戰役。

廣東戰役

中國人民解放軍進入廣州後舉行閱兵式

  1949年4月下旬,國民黨政府由南京遷到廣州。8月,解放軍進占江西,準備進軍廣東。國民黨華南軍政長官餘漢謀指揮駐廣東大陸的3個兵團10個軍及保安團隊,共約15萬人,在其國防部鞏固粵北、確保廣州的指令下,以7個軍梯次配置在曲江(今韶關市)至廣州鐵路沿線,2個軍駐守潮安、汕頭地區,1個軍駐湛江,企圖阻止解放軍入粵。第四野戰軍根據中共中央軍委關於解放華南地區的統一部署,決定以第4、第15兵團和兩廣縱隊共22萬餘人,由第4兵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陳賡指揮,於9月底集結湘贛粵邊境地區,在粵贛湘邊縱隊(即林平縱隊)、閩粵贛邊縱隊和粵中縱隊共4萬餘人的配合下,於進行衡寶戰役的同時,分3路向廣東進軍。擬在殲滅餘漢謀主力,攻占廣州後,第4兵團再西進至粵桂邊境,執行對白崇禧集團的戰略迂回任務。

  10月2日,解放軍發起進攻。7日,右路第4兵團占領曲江,中路第15兵團進占翁源,左路兩廣縱隊和粵贛湘邊縱隊占領和平、河源等地,直插博羅。在人民解放軍的強大攻勢下,粵北守軍紛紛向廣州撤退。解放軍乘勝急追,長驅直入,沿途在佛岡、花縣、英德、清遠、增城等縣城殲滅守軍一部。此時,國民黨政府倉皇遷往重慶,餘漢謀部主力向粵西潰退。14日夜,第15兵團進占廣州,兩廣縱隊和粵贛湘邊縱隊進至珠江三角洲地區。15日,第4兵團以6個師在粵中縱隊配合下分3路向粵西追擊,西路由三水經高要、陽春迂回陽江西側,切斷敵人入桂的道路;東路由佛山經鶴山、臺山插向陽江南側,防敵從海上逃跑;中路由三水經高明直出恩平,向陽江追擊。該兵團克服種種困難,晝夜兼程猛追,至24日將國民黨軍第21兵團部及4個軍的殘部共4萬餘人包圍於陽江地區。25日,第21兵團集中3個師向西突圍未逞;第4兵團主力趁勢從三面發起攻擊,於26日將其全殲。第4兵團一部繼續西進,至11月4日,先後占領瞭羅定、信宜、廉江等地,切斷瞭廣西白崇禧部向海南島的退路。此時,駐潮安、汕頭之國民黨軍已由海上逃跑,閩粵贛邊縱隊隨即解放潮汕地區,戰役結束。此役,人民解放軍共殲國民黨軍6.2萬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