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漢建安五年(200),曹操統軍在官渡(今河南中牟境)地區擊敗袁紹軍隊進攻的一次決戰。

  東漢末年,黃巾起義失敗後,鎮壓義軍的豪強勢力擁兵割據,逐鹿中原。北方最大的割據勢力袁紹自恃實力雄厚,圖謀相機消滅曹操集團。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整飭政務,屯田積糧,加緊準備抗擊袁紹。建安四年秋,曹操遣軍到河水(黃河)南的軍事要地官渡,築壘備戰。次年一月,依附曹操的劉備投奔袁紹。袁紹乘機興師南攻,至河水北岸,被駐防黎陽(今河南浚縣境))的曹將於禁阻滯。曹操得以集結軍隊近2萬人於官渡,待機與袁紹決戰。

  二月,袁紹率兵卒10萬、騎兵萬餘進占黎陽。遣大將顏良南渡黃河圍攻白馬城(今河南滑縣境)。曹操采納謀士荀攸聲東擊西之計,於四月率軍馳河水渡口延津(今河南延津北),佯示北渡。袁紹分兵西應,曹操揮師東襲,擊敗袁軍,斬顏良,解白馬之圍,徙該城官民向西南緩退誘敵。袁紹遣大將文醜與劉備率6000輕騎渡河急追。曹軍至延津南設伏,解鞍放馬,丟棄輜重。袁軍追至,紛紛爭搶財物。曹操乘機以近600驍騎襲擊追兵,斬殺文醜。

  袁紹初戰失利,銳氣受挫,於是變分軍進擊為結營緊逼,企圖以優勢兵力迫曹軍決戰。並遣劉備等進據汝南(今河南平輿北),襲擾曹軍後方。曹操避免在不利條件下決戰,主動退守官渡。同時,遣曹仁、於禁襲擾袁軍側後,並下令州郡寬政緩稅,穩定後方。八月,袁軍由陽武(今河南原陽東南)推進至官渡,依托沙丘修築營壘,東西數十裡。曹軍亦分設營壘與之對峙。袁軍於營中築土山,造高櫓,用強弓俯射曹營,曹操則造霹靂車發石摧毀高櫓。袁軍復掘地道攻曹營,曹軍挖壕相拒。在對壘中,袁紹一再拒絕部屬分兵襲擊都城許(今河南許昌東)的建議,企圖待曹軍糧盡敗退,乘勢攻殲。後曹軍缺糧,士卒疲憊,後方時有反叛,曹操欲回守許,謀士荀彧認為,曹軍以弱敵強,此時退兵必為所乘,相持已久,袁軍必將有變,正可出奇制勝。曹操采納其建議,頑強堅守,不久獲得補給後,出奇兵襲燒袁軍糧車,迫袁紹分兵護運糧秣。

  十月,袁紹遣淳於瓊率兵萬餘,押運糧車萬餘輛,屯於袁紹大營北40裡的烏巢(今河南封丘西)。監軍沮授以烏巢屯糧至關重要,建議增兵守護,謀臣許攸再次建議分兵襲許,均被袁紹拒絕。許攸素與袁紹不和,適其傢眷犯法下獄,憤而降曹,並獻計偷襲烏巢。曹操令曹洪守官渡,親率5000精銳,冒用袁軍旗號,詐稱援兵,乘夜取小道奔襲烏巢,圍困淳於瓊軍,焚燒屯糧。袁紹知烏巢被襲,仍拒絕部將張郃以主力馳援的建議,僅遣輕騎往救,親率主力進攻曹營。天明,曹操知袁軍救兵將至,督軍奮戰,先破淳於瓊營,再敗援軍,燒毀烏巢糧秣,乘勝還師官渡。袁軍攻曹營不克,知烏巢失守,軍心動搖,內訌迭起,張郃燒毀戰具降曹。曹操乘機進攻,大敗袁軍,追至河水,共消滅袁軍主力7萬餘人,繳獲全部軍資。袁紹僅率800餘騎北逃,從此一蹶不振。

官渡之戰

  官渡之戰,曹操利用袁紹恃強驕躁、不善用人、疏於籌策的弱點,後發制人,攻守相濟,把握戰機,出奇制勝,成為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