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西部國傢。簡稱葉門。位於阿拉伯半島西南角,西臨紅海,地處印度洋和地中海之間的交通要衝,戰略地位重要。陸鄰沙烏地阿拉伯和葉門民主人民共和國。面積19.5萬平方公裡,人口638.6萬(1984)。首都薩那。

  全境大部分為山地和高原,是阿拉伯半島最高部分。地形大體可分3帶:①西部紅海沿岸為狹窄的濱海平原,稱“蒂哈麥”,海拔不超過200米。②中部山地是阿拉伯半島西岸塞拉特山的南延,西坡陡峻,靠近平原形成陡崖;東坡緩斜,受地殼強強烈垂直運動和火山活動影響,多地壘和地塹。海拔2000~3000米,哈杜爾舒艾卜峰海拔3760米,為阿拉伯半島最高峰。熔巖分佈較普遍,經長期強烈侵蝕切割,地表崎嶇不平,風化的熔巖則成為肥沃土壤。③東部是一片平坦高原,一直伸向沙漠。為綠洲散佈的草原和沙漠區,平均海拔1600米,靠近山地邊緣有險峻的火山錐。

  屬熱帶沙漠氣候。西部沿海平原炎熱幹旱,1月平均氣溫在20℃以上,7月超過30℃,最高氣溫達45℃以上,年較差較小。年降水量100毫米左右。在幹熱多沙的平原上,生長著仙人掌、阿拉伯膠樹等沙漠植物以及各種牧草,綠洲上叢生棕櫚和椰棗樹。中南部山地氣候溫和,雨量充沛。6月氣溫28℃左右,1月下降到5℃以下,較高山峰出現霜雪。夏季從海上吹來潮濕空氣至山地形成地形雨,迎風坡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為阿拉伯半島降水最多地區。每年3月受地中海氣流影響也有少量降雨。植物繁茂,多常綠灌木;谷底有牧草,為全國農牧業發達、人口稠密地區。東部高原大陸性氣候顯著,年平均氣溫在20℃以上,年降水量不到100毫米,並向東逐漸減少。

  境內多季節性河流,雨季時洪水漲滿河床,並帶來大量肥沃淤泥。冬季河床幹涸,成為駱駝商隊的大路。涸河邊緣和山麓有豐富的地下水,利於發展灌溉農業。山地西坡多短小河川,上遊河谷兩岸是寬廣的侵蝕盆地,為重要耕作區;中、下遊穿過山地,切割嚴重,形成深邃峽谷。因水量不足,河流常消失在平原上。山地東坡河流較長,河床寬淺,最後在沙漠中消失。

  全國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裡32.7人,分佈不均,中部山地人口稠密,東部高原人煙稀少。農村人口占總人口90%。大部分城市分佈在海拔2000米左右、氣候適宜的山地區。絕大部分是阿拉伯人,有少數索馬裡人和伊朗人。信奉伊斯蘭教,多數屬什葉派。阿拉伯語為國語。僑居國外人口近140萬,大都在產油國傢謀生。

  3400多年前,閃米特人即生息於此。從公元前14世紀到公元25年,先後建立3個王國。對外貿易活躍,為東西方貿易的中轉站。7世紀為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1517年和1849年曾兩度被奧斯曼帝國占領。1918年宣佈獨立,稱也門穆塔瓦基利亞王國。1962年推翻封建王朝,成立阿拉伯也門共和國。

  經濟以農業為主。農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28.3%(1980)。農牧產品出口約占出口總額90%。全國勞動力73%從事農牧業。可耕地面積約500萬公頃。已耕地約150萬公頃。有大片牧場。除旱作外,大量引用地下水發展灌溉農業,修建水庫,擴大耕地。60%以上耕地在山區,沿海地帶占30%左右。山區耕地分佈在平坦的谷底和土層深厚的坡地。沿海低地和東部高原的耕地分佈在地下水充足的綠洲上。糧食作物主要有黍類、小麥、大麥、玉米等,主產在中部山地和東部高原。經濟作物主要有咖啡、棉花、卡特(又稱阿拉伯茶樹或葉霜紅)、煙草、芝麻、甘蔗等。除咖啡和卡特種植在山地和高原外,其他都種植在灌溉平原上。咖啡品質好,為世界名貴品種,是傳統出口作物。卡特是一種灌木,含麻醉劑和興奮劑,當地人民愛喜咀嚼其葉子,也向鄰國出口。優質棉花是70年代新發展的作物,種在沿海灌溉地區,除提供國內紡織原料外,並供出口。沿海平原還有椰棗、熱帶水果等,部分可供出口。內地高原和沿海部分地區是主要畜牧區,有綿羊、山羊、駱駝、驢和馬等。皮革、皮毛是重要出口品。

咖啡園一角

  獨立後特別是近年來,鼓勵民族資本,發展現代工業。建有紡織、軋花、榨油、面粉、蔬菜加工、水果罐頭、水泥、電力等工廠。紅海沿岸有巖鹽開采。東部高原上的馬裡卜-焦夫盆地生產石油,第一個煉油廠已於1986年建成投產。其他礦藏有煤、銅、鐵、金、寶石、硫磺等。還有一些傳統手工藝作坊,制造金、銀和寶石手飾。

  境內無鐵路。運輸除靠騾驢和駱駝等役畜外,有瀝青公路2000多公裡,以薩那為中心聯接各城市和港口,並與民主也門公路相連。薩那國際機場有航線通往民主也門、科威特、埃及和埃塞俄比亞等國。

  對外貿易頗盛,主要貿易國有沙特阿拉伯、日本、法國等。進口糧食、運輸工具、機械、輕工業品和食品等,出口棉花、咖啡、皮張、巖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