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魯士和奧地利爭奪統一德意志領導權的王朝戰爭。亦稱德意志戰爭或七周戰爭。1866年6月中旬爆發,七周之後停戰。交戰一方為普魯士王國和義大利王國,另一方是奧地利、巴伐利亞、薩克森及一些德意志小邦。

  1864年,普魯士和奧地利發動對丹麥的戰爭,丹麥慘敗,根據《加斯泰因條約》,丹麥放棄對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的權利,由普奧共管。1866年,普魯士為奪取德意志聯邦的領導權,經過精心策劃,以普奧有權共同佔有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兩兩公國為借口,蓄意向奧地利挑戰,於6月7日將軍隊開進由奧地利管轄的荷爾斯泰因。奧地利亦聲言將進軍石勒蘇益格,並在德意志聯邦議會中提議由同盟進行反普魯士的戰爭。6月14日聯邦議會表決後,戰爭開始。普魯士利用同意大利的結盟,將部分奧軍吸引到南部戰場。在南部意軍失利的同時,北部的普魯士軍隊在短時間內控制瞭整個北德意志。7月3日,29.1萬普軍與23.8萬奧軍在薩多瓦展開決戰,普軍擊敗奧軍主力並進逼維也納。7月3日,普軍在柯尼希格雷茨戰役中再敗奧軍。法國應奧地利之請出面調解,7月26日締結停戰協定。8月23日簽訂《佈拉格和約》,普魯士獲得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及漢諾威等地。奧地利退出德意志聯邦。次年以普魯士為首建立北德意志聯邦, 為O.von俾斯麥首相以鐵血手段最後完成德意志統一作瞭準備。普法戰爭後,最終實現普魯士領導下的德意志統一。

柯尼希格雷茨戰役戰場(1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