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發生過兩次資產階級革命。1820年立憲主義者發動的革命產生葡萄牙第一部自由憲法,為廢除封建專制開闢瞭道路;1910年共和主義者發動的革命推翻葡萄牙封建王朝,建立瞭共和國。

  1820年西班牙革命使葡萄牙人受到鼓舞,同年8月24日,M.F.湯瑪斯等人乘國王不在國內,領導波爾圖的衛戍部隊發動瞭一場革命運動,不久遍及全國,並得到裡斯本的回應。革命宣佈取消獨裁專制,成立瞭執政委員會和國民議會,並於1822年制定出一部新憲法。。新憲法得到國王若昂六世(1816~1826在位)的承認,但他的兒子米格爾(1802~1866)於1823年5月在弗蘭薩鎮策動一部分軍隊叛亂,宣佈恢復君主專制,廢除憲法。若昂六世轉而支持他兒子的行動,議會被迫妥協,革命失敗。

  19世紀末,葡萄牙國內政治鬥爭日趨尖銳,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和部分軍人組成自由派反對君主專制政體。1908年2月1日激進分子在王宮廣場刺殺瞭國王卡洛斯一世及其王儲。卡洛斯一世次子曼努埃爾二世(1908~1910在位)繼承瞭王位,但已無法維持瀕於滅亡的君主政體。國內的一些資產階級政黨已經組織起來,進行推翻封建王朝的準備活動。1910年10月4日,共和黨人在一部分陸軍和海軍的支持下於裡斯本起義,得到人民群眾和兩艘巡洋艦水兵的響應,10月5日政府軍投降。國王曼努埃爾二世逃往英格蘭。T.佈拉加(1843~1924)建立臨時政府,葡萄牙共和國宣告成立。

  1910年資產階級革命使葡萄牙的社會前進瞭一步,制定1911年憲法。憲法規定建立由參眾兩院組成的議會。政教分離,實行世俗婚姻,廢除貴族稱號,規定出版和信仰自由,工人實行8小時工作制,並在裡斯本和波爾圖的大學裡進行民主改革。但這次革命沒有實現土地改革和改善工人階級的經濟狀況,也沒有使國傢擺脫外國資本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