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波斯帝國的建立者,亦稱居魯士大王(西元前558~約前529)。出身於波斯阿契美尼德族。此族以先祖阿契美尼德(活動在西元前7世紀初期)得名,世代為王,稱臣於米底帝國。居魯士二世的祖父居魯士一世及其父岡比西斯一世據有埃蘭東部和帕爾薩(今法爾斯)之一部,稱安善王。居魯士二世於西元前558年繼承王位。

  西元前550年,居魯士領導波斯人反抗米底人的奴役,滅米底,建立阿契美尼德王朝。他以米底國都埃克巴坦納(今哈馬丹)為都城,在米米底帝國的基礎上進行擴張,依靠外交手段和軍事實力逐步建立起一個規模空前的大帝國。公元前546年,滅小亞細亞的強國呂底亞,進而采取分化和征服的政策,使小亞西部沿海各希臘城邦臣服。公元前545年,他向東進軍,占領今赫拉特及阿富汗北部等地,並一一置省;又渡烏滸河(今阿姆河)直至藥殺水(今錫爾河),在此水南岸修築7城,聯成一道防線。公元前539年,居魯士進軍美索不達米亞,滅新巴比倫王國。他對巴比倫的宗教和習俗表示尊重,並采用阿卡德古來習用的稱號,自稱“世界之王、大王、正統的王、巴比倫王、蘇美爾與阿卡德之王、四方之王”。在新年節,他依照巴比倫的舊例,握馬爾杜克神像的手,表示他是巴比倫的正統的新王。他釋放多年以前被擄到巴比倫的猶太人回歸耶路撒冷,要他們重建聖殿。開明的宗教政策提高瞭他的威望,原來臣服於巴比倫的敘利亞各邦都向他表示效忠。他把敘利亞和巴勒斯坦並為巴比路士省。公元前529年,為鞏固帝國東北邊境,他率兵渡過藥殺水,深入遊牧民族馬薩格泰境,被馬薩格泰人圍困,激戰中身受重傷,死後葬於波斯故都帕薩爾加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