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稱民主柬埔寨。柬埔寨地處中南半島西南部。與老撾、越南、泰國相鄰。面積181035平方公裡。人口706萬(1984)。有20多個民族。其中高棉族占人口的80%,少數民族有占族、普儂族、老族、傣族和斯丁族等。高棉語為通用語言。大多數人信奉佛教。首都金邊。

  史前時期 柬埔寨人很早便在這裏生息、繁衍,創造人類早期的文明。考古工作者在三隆森、龍甫勞及穆魯白利等地發掘出新石器時代的遺物物,如石斧、骨制釣具。俄厄港的發掘進一步顯示出這時人們已進入金石並用時代。

  由於柬埔寨地處陸海的通道,遠古時代的一些部族從陸路或海上由此經過,進入印度支那腹地,或在東南亞沿海定居。公元前6~前5世紀,柬埔寨人的祖先-高棉人(又稱吉蔑人)由中國雲南南遷,在湄公河上遊、孟河一帶短暫停留後,分別向西南和東南方向移動,到達今柬埔寨和越南南部一帶,建立瞭扶南國。

  扶南時期 約公元1世紀,一個叫混填的印度人來到扶南娶扶南最早的女王柳葉為妻,從而成為國王。3世紀,百姓共推大將范蔓為王。范蔓自稱“扶南大王”,兼並鄰近各部族,並由海道向馬來半島擴張。3世紀時,扶南領有廣大領土,成為統治中南半島南部的一個強盛國傢。其疆域大體約相當於今日的柬埔寨和越南的南圻。

  扶南國開始具有國傢的初步規模,有國王、城廓和宮室,實行王位繼承制,並以“邑”對其諸子進行分封;有軍隊;有文字;人民交納貢賦。這是一個從原始社會剛脫胎出來的初期奴隸制國傢。

  在公元最初幾個世紀,勤勞、智慧的扶南人就創造瞭比較發達的物質文明和較為先進的文化。早期的扶南便有瞭較為發達的農業和比較先進的冶金術與手工業。他們能制造金銀器皿。以木為料,建立宮室和房屋。從勞動中,已經懂得瞭某些天象的規律,有瞭初期的歷法。在東西方海上交通和貿易中,扶南是一個中轉站,也是一個商品集散地。

  4世紀,扶南一度處於分裂和混亂狀態。4世紀末或5 世紀初,陳如二世被舉為扶南王,結束瞭混亂局面,他“復改制度,用天竺法”,婆羅門教和佛教也先後傳入扶南。婆羅門教成為國教。

  扶南和中國很早便開始瞭交往。公元84年,扶南派遣使者到中國訪問,兩國以珍貴的禮品相互饋贈。這是史書所載兩國最早的接觸。中國三國時,兩國交往更加頻繁。

  真臘時期 5世紀末到6世紀初,由於統治者內部的紛爭,扶南開始衰落。6世紀中葉,高棉人宣告脫離扶南王國而獨立。中國史書稱之為“真臘”。真臘國在6世紀末或7世紀初,戰勝瞭扶南,建立起統一的高棉王國。8世紀初,由於內戰,國傢發生分裂。8世紀末,夏連特拉王朝趁機入侵,吞並瞭真臘王國。9世紀初,阇耶跋摩二世重新統一真臘。802年定都於吳哥地區,史稱吳哥王朝。吳哥王朝時期,真臘經濟發達,文化繁榮,成為印度支那半島的一個十分強盛的封建農奴制國傢。

  在真臘時期,柬埔寨實現瞭由奴隸占有制國傢向農奴制國傢的轉變。出現瞭農奴主和農奴的階級分野。土地屬於以國王為代表的農奴主階級所有,農奴隻有土地使用權,他們要將收獲的1/10作為地租交給土地所有者。奴隸還存在於真臘社會,但已不是社會勞動力的主體。真臘的封建農奴制延續瞭千餘年。

  9~13世紀,高棉人民創造瞭高度發達的物質文明和燦爛的吳哥文化。12~13世紀是其最輝煌繁榮時期,最傑出的代表是吳哥寺和吳哥通王城。(見彩圖)

吳哥窟

  1432年,暹羅人攻陷吳哥,柬埔寨國都向南遷移,兩年以後,定都百囊奔(金邊)。吳哥舊都從此荒蕪,暹羅人一再入侵遭到柬埔寨人民的激烈反抗。巴隆·拉嘉一世(1566~1576在位)甚至一度將王都又遷回吳哥。暹羅人於1594年攻陷柬埔寨都城洛韋(在金邊稍北)。為瞭對付暹羅人的入侵,薩塔王設法從侵入東南亞的西班牙人那裡尋求援助。1596年西班牙把遠征軍開進柬埔寨,次年把薩塔王的幼子推上王位。成為巴隆·拉嘉二世(1597~1599在位)。在暹羅軍隊的幫助下,薩塔王的弟弟索裡約波返回柬埔寨,奪取王位,被稱為巴隆·拉嘉四世(1603~1618在位)。從這時到19世紀中葉,統治集團內部紛爭頻繁,從1603~1848年,國王22次易位,使柬埔寨處於十分軟弱的地位。17世紀前期,吉·哲塔二世(1618~1628在位)一度擺脫瞭暹羅的羈絆,但因和一位越南公主結婚,越南人趁機而入,逐漸蠶食柬埔寨領土,力圖實現對柬埔寨的控制和吞並。為此,越南同暹羅進行瞭激烈的爭奪,終使柬埔寨處於越南和暹羅雙重奴役的地位,成為它們共同的附庸。

  法國殖民統治時期 1863年法國人強迫諾羅敦國王簽署瞭喪失主權的法柬條約,把柬埔寨完全置於法國的保護之下,成為法國的保護國。在法國“保護”之下,柬埔寨國王徒具虛名,法國駐柬埔寨留守使是真正的統治者。法國保留“土人政府”推行殖民政策。法國人控制瞭全部軍隊和警察。經濟命脈也完全掌握在法國人手中,他們剝削柬埔寨人民,掠奪柬埔寨財富。在法國殖民統治之下,文化遭到窒息,教育極端落後;特務到處橫行,人民的一切權利被剝奪。此時期的柬埔寨,與殖民地無異。

  從15世紀至19世紀中葉,柬埔寨社會繼續保持著封建農奴制的性質,法國的殖民統治破壞瞭柬埔寨原有的社會結構,封建農奴制開始解體。

  1940年9月,日本占領柬埔寨。法國的行政機構繼續存在,但必須為日本侵略者服務。1945年3月,日本直接控制柬埔寨。同年8月日本投降。10月,法軍重新入侵柬埔寨,恢復殖民統治。柬埔寨人民和越南、老撾人民一起共同進行長期而艱苦的抗法戰爭。1946年1月,柬埔寨和法國簽訂臨時協定,法國放棄對柬埔寨的保護。諾羅敦·西哈努克國王作出愛國的選擇,在外交戰線上堅持同法國殖民者進行鬥爭。1953年2月9日至11月8日發動瞭“爭取獨立的王傢改革運動”,迫使法國交出統治權力。11月9日,舉行瞭權力移交儀式,柬埔寨王國宣佈獨立。

  王國政府時期 1954年7月21日法國被迫在關於印度支那問題的日內瓦會議的文件上簽字,與會國一致承認諾羅敦·西哈努克國王領導的王國政府為柬埔寨唯一合法政府。1955年3月18日,西哈努克宣佈退位,讓位給其父諾羅敦·蘇拉馬裡特。4月,西哈努克組織柬埔寨人民社會同盟,自任主席。9月舉行普選,人民社會同盟獲得國民議會全部席位。西哈努克出任首相兼外交大臣。1960年4月蘇拉馬裡特國王病逝,西哈努克宣佈取消王位繼承制。同年6月,國民議會推舉他為國傢元首。獨立後,西哈努克政府執行和平、中立、獨立的外交政策,在國際上得到好評。1958年中柬兩國正式建交。

  1969年,柬埔寨軍隊同西哈努克親王統治集團中的左翼反對派之間的沖突日益加劇。西哈努克親王的處境隨之惡化。

  1970年3月18日朗諾集團在美國的指使下發動政變,推翻瞭諾羅敦·西哈努克親王領導的王國政府。同年3月23日,西哈努克親王在北京宣佈成立柬埔寨民族統一陣線,5月5日宣佈成立王國民族團結政府。柬埔寨人民經過5年多浴血奮戰,終於在1975年4月17日解放瞭金邊,贏得瞭全國性的勝利。

  民柬政府時期 1976年1月5日,《民主柬埔寨憲法》公佈。4月,西哈努克宣佈退休。同年召開瞭第1屆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瞭國傢主席團、人大常委會和政府等國傢機構。喬森潘任國傢主席團主席,賓努為高級顧問,波爾佈特任政府總理。1975~1978年期間,柬埔寨政府集中力量進行經濟恢復和建設,同時進行捍衛國傢獨立與主權的鬥爭。

  1979年1月7日,越南侵略軍占領金邊,成立瞭以韓桑林為首的“柬埔寨人民革命委員會”和“柬埔寨人民民主共和國”。民主柬埔寨政府領導柬埔寨軍民在極端艱難的條件下英勇抗擊越南侵略者。他們經受瞭越南侵略軍大規模進犯的考驗,保存瞭有生力量。同時,民柬政府進行瞭認真的總結,糾正瞭過去政策中的某些失誤。1979年12月15~17日,柬埔寨人大常委會、政府、軍隊和各部代表召開聯席會議,決定中止執行民柬憲法,並改組政府,由喬森潘任總理。他同時擔任柬埔寨愛國民主、民族大團結陣線臨時主席。1981年9月4日,西哈努克、宋雙、喬森潘在新加坡會晤,並簽署瞭三方聯合聲明,表示瞭聯合抗越的共同願望。12月6日,柬埔寨共產黨宣佈解散。1982年7月9日,成立瞭以西哈努克為主席、喬森潘為副主席、宋雙為總理的民主柬埔寨聯合政府。在國際上,民柬聯合政府贏得瞭廣泛的同情和支持。在國內,各派愛國力量紛紛團結在民柬聯合政府周圍,他們捐棄前嫌,顧全大局,團結一致,共同抗敵。

  1984年8月,柬埔寨抵抗力量實現戰略轉移,深入內地,開展遊擊戰,打擊侵略者。1985年1月,西哈努克再次回國視察。2月3日主持瞭民柬聯合政府國防協調委員會會議。9月,喬森潘簽署瞭一項新聞公報,宣佈由喬森潘任民柬主席,宋成任民柬副主席兼國民軍總司令,原民柬最高軍事委員會自8月24日起停止活動;波爾佈特退休並改任高等國防學院院長。1986年民柬聯合政府三方在北京會晤並舉行內閣會議,提出瞭政治解決柬埔寨問題的8點建議,主要內容是:同越南談判,越南分兩個階段從柬埔寨撤軍;在越南完成第一階段撤軍後,韓桑林集團可參與同民柬聯合政府的談判,組成以西哈努克為主席,宋雙為總理的四方聯合政府,實現民族和解。民柬聯合政府八點建議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歡迎與支持。1988年1月4日,西哈努克親王發表聲明,表示在越南撤軍問題上決不讓步。次日,西哈努克致電喬森潘和宋雙,重申民柬三方共同進行反抗越南殖民者的鬥爭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