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70年代中期印度群眾反對I.甘地政府弊政的運動。因其領導人J.P.納拉揚而得名,又稱比哈爾邦運動。這場運動實際上是一種甘地式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是納拉揚宣導的非黨派政治的具體實踐。

  1973年12月,比哈爾邦各大學的學生舉行反漲價、反貪污的抗議活動,提出包括13點要求的行動綱領。1974年3月16日,學生們在貝蒂亞的抗議活動遭到員警鎮壓。3 月18日,約3萬學生包圍邦議會大廈,又遭員警鎮壓,邦政府的暴行引起公憤,此後後社會各界都加入這場運動。在學生們的要求下,納拉揚接過運動的領導權。運動迅速波及整個比哈爾邦,使該邦的政治和經濟生活陷於癱瘓。後來運動又擴展到德裡、北方邦、哈裡亞納、奧裡薩和西孟加拉等邦,形成全國性運動,矛頭直指中央政府。

  這場運動的目標是解散邦議會和邦政府,同時建立各級人民政權,行使權力,實行納拉揚的“全面革命”。運動采取非暴力的鬥爭形式,主要是舉行總罷工、組織向巴特納和德裡進軍、沉默遊行、靜坐示威和集體絕食等。領導運動的群眾和學生行動委員會不屬任何政黨。各級人民政權的成員由群眾選舉產生,任何場合不準展示政黨標記。運動得到各反對黨的支持和配合。

  在賈·普運動期間,印度還發生古吉拉特運動和全國鐵路工人大罷工。1975年6月12日,阿拉哈巴德高等法院裁決甘地在大選中舞弊,宣佈她的議員資格無效。隨即在納拉揚的號召下,掀起全國性的要求甘地下臺的浪潮。5個反對黨(人民同盟、組織派國大黨、印度人民黨、社會黨和阿卡利黨)宣佈將於6月29日發起全國范圍的“堅持真理”運動,迫使甘地辭職。納拉揚還呼籲警察和軍隊不要服從政府的“非法的和不道德”的命令。6月29日,印度政府宣佈緊急狀態。納拉揚被投入監獄,運動遂告中止(見印度緊急狀態)。

J.P.納拉揚(中立者)領導反I.甘地的群眾示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