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爾·塞拉西一世

  埃塞俄比亞皇帝(1930~1974),非洲政治活動傢。原名塔法裏·馬康南,1892年7月23日生於哈拉爾,其父是埃塞俄比亞第一次抗意戰爭的功臣馬康南公爵。早年由法國傳教士授教,1906年入新式學校讀書,並被任命命為薩拉勒總督,1908年任錫達莫省總督,1911年任哈拉爾省總督。1917年孟尼利克二世之女佐迪圖稱帝後出任攝政王,後立為皇儲。他主張吸收西方近代科學技術和政治制度,發展經濟,加強統一,緩和社會矛盾,以實現王國的“中興”。但以女皇佐迪圖為首的頑固派卻盲目排斥西方近代技術和文化,反對實行任何改革。1928年,塔法裡·馬康南粉碎瞭得到佐迪圖暗中支持的兩次叛亂。1930年,又平息瞭佐迪圖前夫古格薩在北方發動的叛亂,勢力日益強大,同年11月2日,加冕為皇帝,稱海爾·塞拉西一世。

  海爾·塞拉西一世即位後,全面推行改革。在政治上,1931年頒佈瞭帝國憲法,仿效西方設參、眾兩院,但同時又規定瞭至高無上的皇權。皇帝將任免官吏、批準預算、簽訂條約、宣戰媾和等大權集於一身,並有權召開或解散國會。在經濟上,取消瞭由農民供養官吏和士兵的“蓋巴爾”和“德戈”等封建義務,禁止向農民征收額外稅收,宣佈降低放債利息,還采取措施逐步廢除奴隸制。為瞭促進本國經濟的發展,采用贖買方式將原英國的阿比西尼亞銀行改為國傢銀行。在文化上,註重發展教育事業,開辦新式小學,創辦女子學校,還先後派遣200多人到國外留學,並出版阿姆哈拉文的報紙。

  1935年10月,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亞,海爾·塞拉西一世領導抗戰。1936年5月被迫流亡國外,曾赴國聯發表演說,譴責意大利法西斯的侵略行徑。1941年初,率領愛國武裝力量同英軍一道打回埃塞俄比亞,在廣大人民和遊擊隊的支持下,擊敗意大利占領軍。同年5月,埃塞俄比亞光復獨立。(見埃塞俄比亞第二次抗意戰爭)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海爾·塞拉西一世接受英國財政援助,戰後又接受美國軍援,經濟上日益依賴西方。60年代以後,在日益高漲的世界民族解放運動推動下,海爾·塞拉西一世積極支持非洲和第三世界人民反對殖民主義、帝國主義的鬥爭。在他的積極倡導下,1963年5月,30個獨立的非洲國傢代表在亞的斯亞貝巴舉行會議建立非洲統一組織,海爾·塞拉西一世被選為名譽主席,此後,他以個人的威望努力調解非洲各國關系,促進非洲人民的團結。1971年10月,海爾·塞拉西一世曾訪問中國。

  在內政方面,海爾·塞拉西一世雖然在戰後繼續實行若幹改革,如頒佈1955年憲法、進行“土地改革”等,但這些措施根本不觸動腐朽的封建制度,上層封建統治集團日趨腐敗,海爾·塞拉西一世晚年逐漸走向自己的反面。1960年,青年軍官集團發動政變,要求實行變革,但海爾·塞拉西一世鎮壓瞭這次政變,對政變領導人處以極刑,以鞏固自己的統治,最終導致瞭1974年6月28日爆發的革命(見埃塞俄比亞歷史)。9月12日,海爾·塞拉西一世被廢黜,1975年8月27日死於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