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名工人國際法國支部。1905年4月由J.饒勒斯的法國社會黨、J.蓋德的法蘭西社會黨和J.阿列曼的工人社會主義革命黨聯合組成。奉行改良主義政策,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採取沙文主義立場,其主要領導人均參加資產階級政府。在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影響下,1920年分裂,約占3/4黨員的左翼脫離該黨,另組法國共產黨;右翼和中間派仍留在黨內,L.佈魯姆成為主要領導人,P.富爾長期擔任該黨總書記。1924年該黨參加左翼聯盟,在大選中獲勝,但未參加政府。1935~1938年與與共產黨、法國激進社會黨共同反對法西斯,組成法國人民陣線。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該黨一度瓦解。1943年重建,參加抵抗運動。1944~1947年期間再度與共產黨合作,參加政府。1947年在社會黨人P.拉馬迪埃主持內閣期間將共產黨人逐出政府。此後主張在法國建立第三種勢力。1947~1951年曾組織多屆中間偏右政府。1951年轉為反對黨。1956年,社會黨人G.摩勒任總理期間繼續奉行對阿爾及利亞的殖民戰爭政策,並與英國、以色列一起發動侵略埃及戰爭。1958年支持C.-A.-M.-J.戴高樂上臺,自1959年起又轉持反對立場,60年代起采取和其他左翼政黨接近的方針。1965年與激進社會黨等組成民主和社會主義左翼聯盟,1969年組成新社會黨,1971年正式改名社會黨,F.M.M.密特朗任第一書記。1972年再次與共產黨達成協議,頒佈《共同施政綱領》,結為左翼聯盟。1981年密特朗競選總統獲勝,組成以社會黨人為核心的政府。執政後擴大國有化范圍,提高人民福利,實行地方分權。1984年7月內閣改組,法國共產黨退出政府。1985年10月在圖盧茲舉行年會,選出瞭新的全國領導委員會,L.若斯潘任第一書記。該黨對內主張多黨制和擴大地方民選機構的權力。對外謀求歐洲聯合,主張保持世界力量均勢,加強同第三世界的聯系。現有黨員20多萬,出版《團結》周刊和理論刊物《社會主義新論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