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9世紀統治黎巴嫩的埃米爾(1788~1840)。生於貝魯特。1788年在阿克帕夏查薩爾的支持下登上黎巴嫩王位。貝希爾·謝哈佈二世挑起封建主之間、傢族之間、教派之間和教俗首領之間的矛盾,坐收漁利。他利用起義農民擊敗敵視他的封建勢力,無情地對付不甘臣服的領主,殘酷鎮壓敢於反抗的農牧民。從而結束瞭黎巴嫩的分裂狀態。

  貝希爾·謝哈佈二世鼓勵農產品出口和絲織生產。他開闢通途,擴建貝魯特港,積極開展對外貿易,召請英、法等國實實業傢在黎巴嫩開辦紡絲廠,因而刺激瞭養蠶業的興旺。貝希爾·謝哈佈二世實行比法赫魯丁二世更加自由的宗教政策,更加接受西方教育的影響。在他的新都貝特丁的宮廷裡,同時有一座清真寺和一座基督教教堂。他歡迎西方的傳教士在黎巴嫩興辦學校。

  貝希爾·謝哈佈二世力圖擺脫奧斯曼帝國的控制,奧斯曼蘇丹必欲除之。1821年他逃到埃及,與穆罕默德·阿裡過從甚密。1831年他幫助埃及贏得瞭對土耳其戰爭的勝利。穆罕默德·阿裡統治巴勒斯坦、黎巴嫩和敘利亞的10年(1831~1840)間,貝希爾·謝哈佈二世多次鎮壓黎巴嫩人民反抗穆罕默德·阿裡暴政的起義。1840年9月,英、土軍隊在貝魯特附近登陸。10月貝希爾·謝哈佈二世被英軍押送馬耳他島,後被轉移至伊斯坦佈爾,於1850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