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第二大城,伊斯法罕省省會。位於札格洛斯山脈和庫赫魯德山之間的加烏胡尼鹽沼北端、紮因代河上遊谷地,海拔1700多米。是沿高原邊緣各綠洲環形路線的聯繫中心。人口92.6萬(1982)。氣溫適中,年降水量126毫米。利用河水進行集約耕作,遂發展成為山地間農業發達的綠洲。古老城市之一,始建於西元前6世紀中期,多次成為王朝首都。西元4、5世紀為帝王的夏宮。中世紀時為貿易和手工業中心,曾是“絲綢之路”南方要站。現為全國公路交通重要樞紐,向東南經紮黑丹通巴基斯坦;並並有鐵路北通古姆和德黑蘭。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工業發展很快,生產全國一半左右的紡織品,以棉、毛紡織為主,是全國最大紡織工業中心;又是主要鋼鐵工業中心;還有機床、水泥、榨油、面粉、造紙、磚瓦、火柴等工業;手工業發達,以精致鑲嵌、雕刻銀器、銅器,陶器等手工藝品和織造綢緞、線毯著稱。城市分為新、老兩城區。老城區分佈在河北岸,人口密集,沿著主要街道發展成重要商業區,有古老的商場;多名勝古跡,清真寺達200多座;有著名的伊瑪目廣場,傳說是馬球戲發源地,附近有行政機關和娛樂區。新城區主要在老城區以西以南,新建工業大多在紮因代河南岸。城東南有飛機場。航線通首都等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