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拉圭首都,全國最大的城市。位於拉普拉塔河口,與河對岸的阿根廷首都佈宜諾賽勒斯相距約190公裡。面積400平方公裡,人口134.6萬(1980),占全國總人口的44.6%。

  城市坐落在一個喇叭口形三角港內向南突出的岬角上,港闊水深,為南美洲主要港口之一。海拔22米。氣候宜人,四季如春,年平均氣溫16℃,年降水量1100毫米左右。1717年葡萄牙人在灣岬一小山上建立要塞。1726年成為西班牙的殖民中心。以後曾被英國、阿根根廷、葡萄牙和巴西所控制。1828年烏拉圭獨立後定為首都。由於20世紀初大量歐洲移民遷入,市內大興土木和向內地修築鐵路,使最初建於灣岬上的老城沿濱海地帶向東、向北逐步擴展,人口由1900年的26.8萬增加到1931年的48.2萬。

  全國最大的工商業中心和交通樞紐。鐵路、公路、航空線皆自此通向全國,各地農牧產品(牛、羊肉,皮革,谷物等)多在此集散和加工。集中全國工業的3/4,以肉類冷藏、加工規模最大,其次為紡織、面粉、制革、化學、石油提煉、造船、水泥;此外還有服裝、制乳、煙酒、造紙、制鞋等。全國對外貿易的90%由此進出,主要輸出羊毛、肉類、皮革等。

  建於馬蹄形港灣東側的老城以立法宮為中心,房屋建築具有典型的西班牙風格,街區狹窄,教堂林立。新城與老城緊連,介於其間的獨立廣場為市中心區,匯集全市主要大道,政府宮、議會大廈、市府大廈等都在廣場周圍。七月十八日大街是市區最繁華的商業大街,整潔寬闊,街道兩側矗立著許多白色的高層建築。市內有共和國大學和烏拉圭特拉巴納大學以及美術、歷史、自然、海洋、現代技術、軍事等各類博物館,並多廣場、公園、紀念碑和塑像。普拉多公園以玫瑰花引人入勝,種類達800多種。巴特利公園有可容納8萬人的大型體育場。海灘風光秀麗,為著名遊覽勝地。城東21公裡卡拉斯科有現代化的國際機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