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重要國際河流。源自中國境內瀾滄江,流入中南半島始稱湄公河。經緬甸、老撾、泰國、柬埔寨和越南,註入南海,大致由西北流向東南。總長4180公裡,流域總面積81.1萬平方公裡。湄公河長2668公裡,其中約1200公裡為國界河,包括中緬、緬老、老泰各段界河,以老泰界河最長,約1000公裡;流域面積63萬平方公裡,年徑流量4633億立方米,居東南亞各河首位。

  上遊段,從中、緬、老邊界到萬象,長1053公裡,流經撣邦高原及其邊邊緣的破碎高地,大部分海拔200~1500米,地形起伏較大,沿途受山脈阻擋,河道幾經彎曲,河谷寬窄反復交替,河床坡降較陡,多淺灘和急流。左岸較大支流有南塔河、南烏江與南康河。

  中遊段,萬象到巴色,長724公裡,嵌切在呵叻高原與富良山脈(長山山脈)的山腳丘陵之間。流經大部分地面海拔100~200米,起伏不大。萬象與沙灣拿吉之間,河谷寬廣,坡降和緩,水流平靜。沙灣拿吉以下,低丘束縛河道,多巖礁和淺灘,河床坡降較陡,有全河最大的錦馬叻長灘,有急流15處,總長近100公裡。左岸支流在老撾境內有南俄河、南屯河、邦非河、色邦亨河;右岸支流有泰國呵叻盆地的蒙河(湄公河的最大支流)。

  下遊段,巴色到金邊,長559公裡,流經平坦而略為起伏的準平原,海拔不到100米,河身寬闊,多網狀汊流。但部分河段被砂巖小丘緊束,或玄武巖脈橫亙,構成許多險灘急流,老撾南端邊境的孔瀑佈,寬達10公裡,高20多米,是全河最大的險水。桔井以下,河道展寬加深,有無數沙洲、蛇形河曲與成串小湖沼。磅湛以下為古三角洲,海拔不到10米。較大支流左岸有桑河,右岸有洞裡薩河通洞裡薩湖。

  三角洲河段,金邊以下到河口,長332公裡。湄公河在金邊城東接納洞裡薩河後,再分成前江與後江。前後江進入越南,陸續分成6支,最後由9個河口入海,故三角洲上的湄公河越南稱為九龍江。三角洲面積4.4萬平方公裡,地勢坦蕩,海拔平均不到2米,大潮時海水可以上溯100公裡,水網稠密,天然溪流與人工渠道縱橫交錯。

  河水主要來自降雨和融雪,河流一半以上的徑流量為中南半島流域的降水,瀾滄江的雪山融水提供河流徑流量的1/6左右。5月份雨季開始,水位上升,9~10月為汛位高峰,最大洪峰流量曾達75700立方米/秒;1~2月枯水期,最小徑流量1250立方米/秒。桔井以上河道深切,河岸高出水面2~30米,洪水期少泛濫。泛濫地區主要在三角洲,從磅湛到芹苴,包括洞裡薩湖周圍,洪泛面積約有400萬公頃,受洞裡薩湖調節,減輕瞭泛濫程度。湄公河汛水經洞裡薩河倒灌入湖,7~9月份平均每天入湖3億多立方米,增加湖水量約14倍,湖面擴大3倍,達到100萬公頃,自古以來稱為“淡水洋”。金邊以下,湄公河汛水溢出兩岸,分別漫入同塔梅平原和泰國灣。

  航運不發達。河床坡降較陡,中下遊多急流與瀑佈,上下遊航運不能直通,在孔瀑佈附近實行水陸聯運。中遊通小輪,金邊以下前江終年可通海輪。洞裡薩湖曾是世界上淡水漁產最豐富的水域之一,由於泥沙淤積,水體縮減,已不利於魚群繁殖。富水力資源,幹支流的峽谷地形有利於攔河築壩,水能蘊藏量幹流達1000多萬千瓦。50年代起,在聯合國主持下從事湄公河流域開發計劃的調整與工程建設,在泰國與老撾境內已建成水庫、水電站與輸電線路,增加瞭灌溉面積,但因戰爭及其他因素影響,工作進展緩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