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洲大陸和火地島之間溝通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海峽。海峽狹長曲折,東起大西洋岸的鄧傑內斯角和聖埃斯皮裏圖角,向西南延伸至佈勞恩斯魏克半島折向南行,在道森島西南岸又折向西北,經聖伊內斯島和德索拉西翁島北岸,至皮拉爾角通往太平洋。長約600公裡,寬3.3~33公裡,最大深度1170米,航道最小深度31~33米。海峽西段狹窄深邃,兩岸崖壁陡峭;東段寬闊水淺,岸壁低矮,形成3個相連的淺水灣。處南緯52°以南,位於西風帶,氣旋活動頻繁,多強風和濃霧,海面波濤洶湧,在帆船船時代過往船舶易於失事。1520年為葡萄牙航海傢麥哲倫到達並通過,故名。此後成為大西洋通往太平洋的重要航道。16世紀末為西班牙所控制。1881年後,除最東端外均屬智利,各國船艦可自由通航。1914年巴拿馬運河通航後,航運衰落。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於智利南部麥哲倫省牧羊業的興起,石油和天然氣的發現和開采,沿岸近海貿易又有發展。主要港口蓬塔阿雷納斯,在不倫瑞克半島東岸,處海峽的中心位置。(見彩圖)

麥哲倫海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