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西部沿海國傢。位於岡比亞河兩岸,西臨大西洋,海岸線長71公裡,東、北、南3面為塞內加爾所抱。領土東西長達475公裡,南北寬僅25~50公裡,面積10367平方公裡。人口63.5萬(1984)。分5個一級行政區,首都班珠爾和聖瑪麗島自成一行政單位。

  疆域狹小,自然景觀單一。地勢平坦,海拔多在50米以下。岡比亞河源出幾內亞福塔賈隆高原上的拉貝附近,自東部科伊納流入,橫貫全境,註入大西洋。地面經河流切割、沖積,河岸兩側依次次形成沼澤地、河岸緩坡地(雨季淹沒,旱季出露)和砂巖高地3種地貌類型。麥卡錫島以東上遊地段海拔40~50米,谷狹水深,砂巖高地和緩坡地遍佈,利於旱作。麥卡錫島至象島中遊地段平均海拔35米,沼澤、緩坡地寬廣,適於種稻。西部河口灣地段紅樹林沼澤和緩坡地廣闊,砂巖高地狹小,耕地有限,海濱多沙丘。聖瑪麗島海拔僅2米多,常患澇災。屬熱帶草原氣候,年平均氣溫25℃左右,年降水量1100~1300毫米。雨季(6~10月)盛行西南風,降水強度大,多狂風暴雨;旱季(11月至翌年4月)盛行哈馬丹風,常致旱災。

  西非人口最稠密的國傢之一,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裡67人,內陸達150人,高於沿海。1982年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1‰。4/5以上人口居住於鄉村,居民點多建於毗鄰緩坡地的高地邊緣。過去曾是西非各族人民集中移居地之一,現每年收獲季節仍有約2萬塞內加爾和幾內亞比紹季節工入境。居民41%為曼丁戈族,分佈廣泛,以西部和中部最集中;14%為富爾貝(富拉尼)族,居住於麥卡錫島和東部地區;13%為沃洛夫族,集中分佈於麥卡錫島和西部;餘為塞拉胡裡、約拉等族。居民85%以上信奉伊斯蘭教。英語為官方語言。

  境內曼丁戈族有1000年以上的歷史。1455年後,葡、法、英等殖民者先後侵入,19世紀上半葉逐步淪為英國殖民地。1965年2月18日獲得獨立。1970年4月24日成立岡比亞共和國。為英聯邦成員國。

  發展中國傢,人均國內生產總值336美元(1982)。農業為主導經濟部門,1982年農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6%,農業人口占總人口77%。可耕地約占土地面積26%。殖民者為掠取原料,1830年後引種花生,利用季節性移入勞力,發展單一經濟,直至20世紀70年代後期花生種植面積仍占耕地2/5,分佈遍及砂巖高地沖積土區,以東部和麥卡錫島的昆陶爾附近最為集中。1982年產量15萬噸(帶殼)。產品過去帶殼輸出,現主要加工成花生仁、油和油餅出口。其他經濟作物還有棉花、油棕等。糧食作物以稻谷、粟、高梁、木薯為主。盛行灌叢輪休耕作制(耕種二、三年後棄荒休閑六、七年),生產水平較低,糧食不能自給。畜牧業以養牛為主,為耕作業提供部分役畜,牧區主要在高地草原。漁業區在岡比亞河和大西洋沿岸,1980—1981年度漁獲量2.6萬噸,一半供出口。加工工業薄弱,1982年僅占國內生產總值7.4%,以花生脫殼、榨油為主。

  1981年全國公路長3083公裡,其中15%為瀝青路面。岡比亞河河寬水深,象島以東寬1.6公裡,平均深4米,洪水期達12米,河口水面寬19公裡,水深8米,是境內主要運輸幹線,終年通行小汽船,吃水5.29米的海輪可自河口上溯240公裡至昆陶爾。該河與兩岸公路組成水陸聯運網。對外交通主要經岡比亞河出入,班珠爾是唯一海港,出口貨物主要是花生及其制品(占出口總值90%以上),次為棕仁、魚蝦;進口主要是糧食、紡織品、金屬制品等。班珠爾附近有國際機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