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洛哥最大港市和工商業中心。亦稱卡薩佈蘭卡,阿拉伯語意為“白房子”,因當地建築多為白色而得名。位於大西洋岸,在首都拉巴特西南約100公裡處。人口213.9萬(1982)。平均海拔50米。氣候溫和宜人,1月平均氣溫12℃,8月23℃,年平均降水量400毫米。該城是北大西洋通非洲中南部海上航線的中間站,腹地為富庶農業區,並有極豐富的磷灰石等礦產資源,經濟地理位置優越。12世紀時,柏柏爾人始建安法城,15世紀中期為葡萄牙人所毀。1770年重建,歐洲人到此經營對外外貿易。1907年為法國殖民者占領。隨著人工港的興建,港口貿易擴大,城市迅速發展,有摩洛哥“經濟首都”之稱,擁有全國4/5的現代工業,消費全國3/5的能源,集中全國2/5以上的非農業勞動力;食品工業居國內領先地位,次為紡織、針織、服裝等業,還有化學、制藥、煉油、建築材料、水泥、金屬加工、機械、車輛裝配、造船、輪胎、煉鋼、木器、印刷等工業。商業發達,以一年一度的國際博覽會聞名; 銀行營業額占全國1/2以上;港口貿易在城市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非洲最大人工港之一,港外築有長3180米的縱向防波堤,港內風平浪靜,平均水深12米,碼頭長約6公裡,分為磷酸鹽、柑橘、谷物、雜貨等專用碼頭,可同時接納20艘商船;其北25公裡的穆罕默迪亞是石油專用港,可接納10萬噸級油輪。1980年貨物吞吐量2065.6萬噸,占全國海港總吞吐量2/3以上。輸出貨物中,磷酸鹽約占3/4,餘為柑橘、瓜果、魚罐頭、鉛鋅礦石等;輸入以小麥、食品、鋼材、機器、化工產品、木材等為主。全國陸上交通樞紐,有高速公路(88公裡)和鐵路(100公裡)通拉巴特;與馬拉喀什、非斯、梅克內斯等城市以及磷灰石礦區,也有公路、鐵路聯系。市西南和市東各設一國際機場。沿海有數處海灘勝地,多餐館、旅館和各種文化娛樂設施,是全國第二大旅遊城市。市區沿海岸伸展約20公裡,向內地延伸10餘公裡。阿拉伯古城街道狹窄曲折,保存原有城墻。城外是法國人修建的新城,有寬廣 的林蔭大道和高層建築,街道從穆罕默德五世廣場向外輻射,與環行路相交。聯合國廣場一帶是市區的商業和行政中心。臨海西南部為新的住宅區,多高級別墅和花園。東南部新城人口稠密。工業區主要在東部,沿達爾貝達—拉巴特公路伸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