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通往西域的主要門戶。因由西域輸入玉石取道於此而得名。漢武帝時始置關侯。玉門關和西南的陽關同為當時通往西域各地交通門戶,出玉門關為北道,出陽關為南道。對玉門關確切位置,長期有爭論。一般認為故址是今敦煌城西北71公裡的小方盤城,有北、西兩門,北門臨疏勒河不到百米。據《文物》1981年10期《敦煌馬圈灣烽燧遺址發掘》一文,稱西漢玉門關侯治所,當是馬圈灣,東漢遷玉門關都尉府至小方盤城。南北朝後,由於安西佈隆吉經白墩子、星星峽至哈密(唐為伊州)一道日益重要,,唐遂東遷玉門關址至今安西雙塔堡附近。宋以後,中國和西方的海上交通開辟,因而陸路交通漸衰,關遂廢記。在疏勒河南岸,東起佈隆吉以東,經安西、敦煌、大方盤、小方盤、馬圈灣、西止馬迷兔附近,為保護東西交通而築的高約3米的漢長城和烽燧遺址,至今尚斷續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