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支流之一。古稱雒水。發源於陝西省藍田縣境華山南麓,流經洛南、盧氏、洛陽,於鞏縣境入黃河。全長467公裡。流域面積1.8881萬平方公裡。其中土石山區占45.2%。黃土丘陵區占51.3%,沖積平原占3.5%。主要支流有伊河、澗水、偺河等。其中以伊河為最大,發源於欒川縣境伏牛山北麓,河道長265公裡,流域面積6029平方公裡,占全流域的32%。

  流域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幹流自河源至盧氏鴨九河為上遊,河長187.4公裡,除洛洛南盆地外,餘多峽谷;鴨九河至偃師楊村為中遊,河長244.3公裡,河谷川峽相間。有盧氏、故縣、洛陽等盆地;接納伊河後,楊村以下為下遊,長35.3公裡,兩岸修有堤防。

  流域屬暖溫帶季風氣候,年均溫12.1~14.5℃,無霜期182~245天,年降水量500~900毫米,黑石關站多年平均徑流量34.3億立方米,年平均輸沙量1830萬噸。7、8月多暴雨,是黃河三門峽以下洪水的主要來源區之一。

  流域內最大的洛陽盆地東西長約100公裡,南北寬達20公裡,土地肥沃,水源充沛,是中國原始農業起源最早地區之一。遠在七八千年前即有谷物種植和畜牧業。傳說周代已有水利灌溉,東漢開陽渠引洛為漕,隋建通津渠,明修大明渠,清代繼有發展。唯時建時廢。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灌溉面積僅有2萬公頃。此後對原有渠系進行改善,並新建大中型水庫14座,小型水庫200多座,萬畝以上灌區46處。1982年有效灌溉面積已達19.2萬公頃。已建成的陸渾水庫總庫容11.8億立方米,設計灌溉面積約9萬公頃;故縣水庫總庫容12億立方米,設計灌溉面積16.52萬公頃;兩大水庫都是黃河防洪工程體系的組成部分。

  流域內的重要城市洛陽市是中國七大古都之一,位於隴海、焦枝鐵路交叉點,已成為以機械制造為主的新興工業城市。流域又是中華民族文化發祥地之一。澠池仰韶文化(見仰韶村文化遺址)等多處新石器文化遺址分佈廣泛。據記載洛河流域是夏王朝(建立於公元前21世紀)活動的中心地區。偃師二裡頭商代文化遺存,近年發掘的偃師屍鄉溝商代古城遺址,據考證可能是商湯都城──西亳。洛陽附近的龍門石窟、白馬寺、關林,鞏縣附近的石窟寺、杜甫故裡等都是著名的旅遊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