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稱東樵山,與南海縣西樵山齊名,享有“南粵名山數二樵”的盛譽。位於廣東省博羅縣西北部,西南始於增城縣邊境,東北接桂山、螯山、陽天嶂、項山,形成一列明顯的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脈,與東江斷裂帶的方向一致。羅浮山地跨博羅、增城、龍門3縣,縱橫250公裡,一般海拔800米左右。主峰飛雲頂海拔1281米,因位於平原之側,尤為雄偉高聳。主要由花崗巖構成,節理發達,山體呈穹窿狀,巖石露頭遍佈,在900米以上的山頭尤為顯著。故多懸崖怪壑,亂石叢林。由於降水豐富,在山地發育的的溪澗,瀑佈泉水極為壯觀。在羅浮山脈有432個形態各異的大小峰巒,構成朱明、桃源、夜樂等18洞天和白水漓、水簾洞等980多處飛瀑幽泉。

  羅浮山地處北回歸線南側,熱量充足,年降水量達1800~2000毫米。山地多霧,濕度大,植物種類繁多。山地垂直景色顯著。植物、土壤的分佈均隨高度增加而發生變化。300米高度以下主要為耕作區,山腳為沖積水稻土,旱地多紅壤。300~800米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常見的樹木有樟、烏杭、風栗、木荷、紅椎、鴨腳木、厚殼桂等。700~800米以上多為山地黃壤,生長五列木、吊鐘花、杜鵑等灌木矮林和草坡。山上有多種名貴藥材,如黃連、玉精、白甘草等,歷來為采藥和制藥重地。至今仍有沖虛古觀、葛洪煉丹灶、洗藥池等遺跡。抗日戰爭時期,羅浮山曾是廣東抗日遊擊隊東江縱隊司令部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