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境主要河流。古名東江。上源為攔路港,主源來自澱山湖,過松江後始稱黃浦江。西元3世紀以前,黃浦江江流很短,向南於杭州灣入海。後幾經改道,流向折向東北,流程隨之延長,至西元15世紀前後漸趨穩定,方形成現今黃浦江。全長114公裡,流經青浦、松江、奉賢、上海、川沙5縣及寶山區和上海市區,在市區匯合蘇州河,至吳淞口入長江。因有長江和澱山湖及稠密河網調節,故水源足而水量豐,全年水位變化較小,具航運、灌溉之利。江寬約400米,閔行處寬約320米,至吳淞口增至8000米。由於潮汐影響,河口段受含沙量較大的長江潮水倒灌的影響,易於淤積,致使下遊近河口段穩定性較差。20世紀50年代以來,經多次凹岸及航道疏浚,河道漸趨穩定。同時,因潮汐浥註,拓寬加深瞭黃浦江河槽,形成優良的通海內河。漲潮時河深達9米多,落潮時約6米,1~2萬噸級輪船可直達上海港內各深水泊位,使上海港成為中國優良港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