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回族自治區和內蒙古自治區的界山,中國西北地方的重要地理界線。西北阿拉善高原,東為銀川平原和鄂爾多斯高原。山脊是中國溫帶荒漠與溫帶荒漠草原及內外流域的分界線,又為寧夏引黃灌區的天然屏障,對保護銀川平原的生態環境具有一定作用。

  賀蘭山呈北北東走向,延伸200餘公裡,東西寬約20~60公裡,形成於1億多年前的燕山運動時期,喜馬拉雅運動時繼續升高,為土層很薄的石質山地。中段為山脈主體,山勢巍峨雄偉,峰巒重疊、崖谷險峻,山脊海海拔多在2000~3000米,主峰敖包圪垯3556米。據海拔2901米高山氣象站資料,年均溫-0.9℃,比平原低7.7℃,年降水量430毫米,比平原多217毫米。寧夏境內的賀蘭山地有林木1.9萬公頃,其中喬木林1.4萬公頃,森林覆蓋率11%,木材蓄積量143萬立方米,主要分佈於山脈中段。賀蘭山植被垂直帶變化明顯,其東坡垂直分帶為:①海拔約3000米以上陽坡和3100米以上陰坡為高山灌叢草甸,主要樹種為高山柳、箭葉錦雞兒等。②2400~3000米陽坡是以山楊、青海雲杉等為主的落葉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及中生灌叢帶。③2400~3100米陰坡為青海雲杉純林帶,鬱閉度大,更新良好,是賀蘭山最重要的林帶。④2200~2400米陰坡為油松、雲杉混交林帶。⑤2000~2200米陰坡為油松林帶;以上林帶還雜有杜松、白樺等樹種。⑥1800~2000米陰坡和2000~2400米陽坡為灰榆疏林帶,並有蒙古扁桃等灌木。⑦1500~1800米陰坡和1500~2000米陽坡為山地草原及旱生灌叢帶。⑧1500米以下為山麓荒漠草原。主要土壤類型為山地草甸土、山地灰褐土、山地灰鈣土等。山中有高等植物665種,野生動物180餘種,包括馬鹿、獐、盤羊、金錢豹、兔猻、黑鸛、青羊、石貂、藍馬雞等珍貴動物。賀蘭山自然保護區1988年已劃為國傢級自然保護區,區境面積6.1萬公頃。賀蘭山在中石炭世一早二疊世及侏羅世前期,海陸不斷交替,形成大量煤層,有煉焦用煤、優質無煙煤等,已建成石嘴山等10座現代化礦井(見石嘴山市)。此外,有磷灰巖、石英砂巖、灰巖、粘土等礦藏。東麓小滾鐘口一帶所產的粘板巖,質地細密,清雅瑩潤,用它雕刻的賀蘭石硯為寧夏名產。

賀蘭山林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