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稱蕃(音彌)大藏經。西夏統治者大力提倡佛教,建國初(1038)即開始把佛經譯成蕃文(西夏文)。先後以西夏景宗時期的國師白法信、西夏惠宗時期的國師白智光等三十二人主其事。經五十三年,至西夏崇宗天祐民安元年(1090),共譯出大小乘佛經八百二十部,三千五百七十九卷,其中包括瞭經、律、論三藏的主要經典,既有顯教佛經,又有密教佛經。主要譯自漢藏,以北宋初年在益州(今四川成都)雕印的“開寶藏”為底本;一部分譯自藏文。興慶府(今寧夏銀川)東的高臺寺是西夏譯經的重要場場所。西夏仁宗時也譯過少量佛經,但以校勘為主。西夏木刻西夏文大藏經,是中國第一次用少數民族文字刊行的大藏經。西夏滅亡後,元朝官府又於杭州雕刊西夏文大藏經板三千六百二十餘卷,先後多次印制,施放於黨項族居住地河西一帶寺廟。

  

參考書目

 史金波:《西夏文〈過去莊嚴劫千佛名經〉發願文譯證》,《世界宗教研究》1981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