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部紀事本末體的歷史著作。一百四十二卷。作者南宋袁樞(1131~1205),字機仲,建州建安(今福建建甌)人。袁樞精研《資治通鑒》,苦其浩博,難以尋究史事終始,於是根據《通鑒》舊文,區別門目,以類纂輯。每事各詳起訖,自為標題;每篇各編年月,自為首尾。起自《三傢分晉》,終於《周世宗征淮南》,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史事,概括為二百三十九篇。另有六十六事,附於各篇之後,總計大小三百零五題。去取剪裁,頗為精密。但內容皆屬政治、軍事,經濟方面很少。宋以前史書隻有編編年、紀傳兩體,各有短長。編年體以年為經,“或一事而隔越數卷,首尾難稽”;紀傳體以人為主,“或一事而復見數篇,賓主莫辨”。袁樞於兩體外,創立紀事本末一體。這種體裁因事命篇,不拘常格,與現代史書的體裁頗為接近,是對歷史編纂學的一個重要貢獻。該書成於淳熙元年(1174),三年,初刻於嚴州郡學。明末,張溥於袁書各篇之後加入自己的評論。流行版本有中華書局本。

《通鑒紀事本末》書影

  

參考書目

 金毓黻:《中國史學史》,中華書局,上海,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