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國時期後趙建立者。字世龍,原名匐勒,一作。上黨武鄉(今山西榆社北)人,羯族。319年稱趙王。西晉羯族的來源,一說是服屬於匈奴隨之入塞的羌渠部後裔;一說來自中亞的石國(今蘇聯烏茲別克塔什幹一帶)。羯人高鼻深目多,信奉祆教。石勒父祖都是羯人部落的小帥。

  西晉時雜居內地的各少數族往往受漢族地主豪強的奴役壓迫。石勒青年時期曾從事耕田、漚麻等農業活動,又在荒年被並州刺史司馬騰枷押山東出賣。被主人放免後,因善於相馬,結識馬牧牧帥汲桑。305年,他和汲桑率領牧人,乘苑馬數百騎,投奔起兵於趙魏的公師藩。公師藩失敗,汲桑釋放郡縣系囚,招聚山澤亡命,自號大將軍。石勒原有一小隊胡族為主的部下,號稱“十八騎”。這時胡漢各族歸附他的日益增多。汲桑以石勒為前鋒,攻下鄴城,殺司馬騰。汲桑失敗,307年,石勒率部投漢主劉淵。劉淵、劉聰向山東、河北擴張,主要依靠石勒兵力,南陽一帶的雍州流民起兵反晉,幾支義軍互有矛盾,其中王如聯合石勒,要他攻打占據宛城的義軍。310年,石勒攻取宛城後,乘勢南下襄陽,一度想保據江漢之間,但軍糧不濟,兵士又大半死於疫病,他便聽從張賓建議,撤回北方。

  311年,晉東海王越率領包括“名將勁卒”的二十餘萬人在自洛陽進攻石勒的途中病死,大軍東歸,石勒追擊,及寧平城(今河南鄲城東北)全殲晉軍。被司馬越調集在軍中的朝臣貴族多人被殺,其中有認為兒童時代的石勒已經“聲視有奇志”而擬加害於他的王衍。同年,石勒會合劉曜、王彌,攻破洛陽,懷帝被俘。他又遣軍攻豫州諸郡,遊騎臨江而還。遂屯軍葛陂(在今河南新蔡),修造壁壘,種田造船,籌劃進攻東晉。312年春,東晉在壽春聚集大軍,嚴加戒備。當時大雨三月不止,石勒軍中饑疫,死者達三分之二。張賓建議放棄南下計劃,並指出,石勒轉戰南北,“流行羇旅,人無定志,難以保萬全、制天下。”他認為“邯鄲、襄國,趙之舊都,依山憑險,形勝之國”,選擇其一,廣聚糧儲,則“王業可圖”。石勒依張賓之策,進據襄國(今河北邢臺),作為據點,逐步統一黃河以北大部地區。

“豐貨”錢 東晉大興二年(319)石勒稱趙王時鑄

  石勒先結好於並州刺史劉琨,消滅幽州刺史王浚,然後逼走劉琨,消滅幽州的鮮卑段氏,攻下冀州郡縣;擊敗各地抵抗胡族統治的流民隊伍,於是到321年,幽、並、冀三州皆歸石氏。323年破曹嶷,取青州。328年在洛陽大敗前趙軍,俘劉曜,並有關隴。中原地區,除遼東慕容氏、河西張氏外,都統一於石氏。330年,改稱趙天王,行皇帝事,同年又改稱皇帝。當年,趙軍浮海攻東晉東南諸縣,直至婁縣(今江蘇昆山東北)、武進(今江蘇常州)一帶。

  石勒出身低微,早年飽經憂患。他富於軍事才能,政治上也頗有識度,自比在劉邦(即漢高祖劉邦)、劉秀(即漢光武帝劉秀)之間,鄙視曹操(即魏武帝曹操)、司馬懿欺負孤兒寡婦以取天下。儒生讀《漢書》給他聽,讀到酈食其勸劉邦立六國後人時,石勒大驚,說這樣何以能統一天下。當聽到張良勸阻,才連忙說“賴有此耳”。石勒胸襟開闊,不念舊惡。少數族統治者忌諱胡字,法令甚嚴,但他並不對無意中觸犯的人加以懲罰,還依靠漢族士人鞏固其統治。主要參謀張賓就是漢人。他攻下冀州郡縣堡壁後,搜羅“衣冠人物”,組成“君子營”。後趙建國後,“典定士族”,區分士庶。選拔人才的辦法,大致也是沿用九品中正制。石勒往往從諫如流,對於臣下勸阻的事,有時雖不同意,也暫且停辦,說是為瞭“成吾直臣之氣也”。

  石勒沿襲劉淵胡、漢分治辦法,稱趙王時又自號大單於,“鎮撫百蠻”,任石虎為單於元輔。稱趙天王後,命其子石宏為大單於。石勒禁止胡人侮慢漢人士族。兄死妻嫂是很多胡族的普遍風習,他也加以禁止,並不許在喪婚娶,以適應漢人習慣。職官大體依照晉制而有增設,如置專司胡人詞訟的門臣祭酒,管理胡人出入的門生主書。攻占幽冀後,核實州郡戶口,每戶所課租調比西晉王朝對農民的剝削有所輕減。立國後,為節省糧食,禁止釀酒。還計劃推行錢幣,代替佈帛交易,但未能實現。石勒註意教育,在襄國和地方設立學校。建國前,曾令采擇晉代律令要點,作為暫行制度,後改用正式律令。所設官職有律學祭酒,反映對法律的重視。他雖亦殘酷好殺,但所采取的上述各項措施,卻是難能可貴的。

  石勒病死前,遺囑不要厚葬,告誡石弘從司馬氏傢族內訌中吸取教訓,勸石虎學習周公、霍光輔佐幼主的先例,以免被人議論,說明他預感到死後會發生爭權的動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