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地理著作。今傳本十八卷,包括《山經》五卷、《海經》八卷、《大荒經》四卷、《海內經》一卷。舊傳是禹、益所作,一說出自“禹鼎圖”,都不可信。

  《山海經》的《山經》和《海經》各成體系,成書時代也不相同。《山經》為巫祝之流根據遠古以來傳說記錄的巫覡之書,專門記述海內各方名山大川、動植物產、禎祥怪異、祭祀所宜,寫定時代。一般認為是戰國初期或中期;《海經》為方士之書,專門記載海內外殊方異國傳聞,夾雜大量古代神話,是秦或西漢初初年的作品。至於《大荒經》和《海內經》,據考本為《海經》中的文字,西漢劉秀(即劉歆)校定《山海經》時,刪去部分內容,沒有進上,逸出在《山海經》之外繼續流傳,稱《大荒經》和《海內經》。大約在郭璞為《山海經》作註時,才又將它們收錄進來,獨立成篇。

  《山海經》的《海外經》、《大荒經》和其他各篇,都保存瞭大量的神話傳說。這些資料具有重要的文學價值和史料價值,對研究中國的原始社會和上古的姓氏、部族,以及考察上古人對宇宙、自然和社會歷史的認識,都有重要意義。

《山海經圖贊》刑天圖

  在《山海經》裡稱帝的共十二人,他們都是天帝,居住在天上,但也有地上的都、臺、囿、畤,妻子和兒女,其兒女在下界建立國傢。這說明帝本是某一部族的先祖。根據《山海經》的記載,黃帝是西方的天帝。他不僅是顓頊的曾祖、鯀的祖父,而且是中國境內和四裔許多部族共同的祖先,這對研究中國民族史有重要價值。帝俊不見於他書,也沒有列入三皇五帝之中,所以學者紛紛猜測他是另一帝的別號。但是《山海經》關於帝俊的十二條記載,沒有一條與經中其他天帝的事跡重復,而且帝俊的名號往往與其他天帝在一篇中同時出現。可見他是《山海經》中獨有的天帝。《山海經》把農、工、車、舟、琴瑟、歌舞的發明權都歸於帝俊,並說他和羲和生瞭十日,又生瞭十二月,則又與天文歷法有關。帝俊的後代多在東方,或許他是東方代表智慧的天帝。《山海經》中還記載瞭一些人王和他們的事跡,如大禹治水、禹所積石、禹攻共工、啟上嬪於天等。其中《大荒東經》關於王亥的記載,曾引起史學界的註意。

  《山海經》有晉郭璞註本。清人郝懿行有《山海經箋疏》。近人有袁珂《山海經集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