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旅行遊覽事業發展的歷史和現狀。

  沿革 中國是旅遊活動發生最早的國傢之一。有文字記載的旅遊活動可以追溯到二千多年以前的古籍《山海經》。在中國歷史上,曾出現過不少著名的旅行傢,如司馬遷、李白(701~762)、徐霞客(1586~1641)等,並且留下瞭膾炙人口的詩篇、遊記等珍貴史料。20世紀20年代,中國有組織的旅遊業有瞭發展,在上海出現瞭旅行社。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隨著中國國國際地位和國際威望的不斷提高,現代旅遊業有瞭長足的發展。大體上分為4個時期:①1954年以前,當時的旅遊機構主要是為華僑回國探親、訪友、參觀、旅遊提供服務。②1954年中國國際旅行社成立後,開始接待蘇聯和東歐各國的自費旅遊者。③1964年中國旅行遊覽事業管理局成立,中國的旅遊事業開始進入瞭一個新的歷史階段,來自西方國傢的旅遊者逐年增加。④1979年以後,中國旅遊業進入瞭大發展階段。以1984年為例,這一年來中國大陸旅遊的總人數已達到1285萬人,比1978年增長瞭6.1倍;其中外國旅遊者達113.4萬人次,比1978年增長瞭3.9倍;旅遊外匯收入11億多美元,比1978年增長瞭1.4倍。在國內,隨著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旅遊人數已達2億人次以上。

  中國旅遊業的特點 主要有:①旅遊事業不僅作為一項經濟事業,而且成為增進中國人民同世界各國人民之間的瞭解和友誼的橋梁。②在發展旅遊事業中,從中國的實際情況出發,根據各種不同遊客的興趣和愛好,向他們提供文明健康、豐富多采的旅遊項目,如古運河旅行、中國烹調藝術交流、學習漢語、中國民俗旅遊等具有中國特色的旅遊形式。③在旅遊飯店、旅遊風景區和參觀遊覽點的建設上,力求註意體現中國的民族風格和特色。④在發展國際旅遊的同時逐步發展國內旅遊,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需求。

  旅遊基礎設施的改善 從1979年以來,中國旅遊業的基礎設施,包括旅遊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旅遊飯店的興建、風景區和遊覽點的建設都有很大進展。例如,建成瞭北京至八達嶺的專線公路,開放瞭秦始皇、兵馬俑發掘現場,改善瞭杭州、桂林、蘇州的旅遊環境,在黃山、廬山、峨眉、武夷等名山修築瞭遊覽道,在泰山建成現代化的高山遊覽索道,等等。到1985年底,全國已有旅遊飯店710座,擁有客房107389間(套),床位242663張。在經營管理方面,初步完善瞭各種規章制度,實行瞭經濟責任制,改革瞭飯店的管理和分配方法,服務質量不斷提高。與此同時,在各旅遊城市和旅遊區(點),也建設發展瞭適應國內旅遊者需要的各類飯店。

  隨著旅遊事業的迅速發展,中國已建立起一支相當規模的旅遊服務隊伍。1979年,上海創建瞭第一所旅遊專科學校,其後,杭州大學、南開大學、西北大學和大連外國語學院相繼開設瞭旅遊系或旅遊專業,北京、江蘇、湖北、四川等省市辦起瞭旅遊學校,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已經成為培養翻譯、導遊和管理人員的基地。

  旅遊業的發展規劃 中國在第七個五年計劃中提出:大力發展旅遊業,增加外匯收入,促進各國人民之間的友好往來,到1990年,爭取接待國外旅遊者500萬人。並要求在國傢的統一規劃下,動員各方面力量,加強旅遊城市和旅遊區的建設;加快培養旅遊人才,擴大旅遊商品的生產和銷售。與此同時,國內旅遊業也將有一個較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