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股份公司投資入股而擁有股份資本所有權的證書、藉以定期取得股息的憑證。是有價證券的主要形式之一。

  性質 股票持有人憑股票定期從股份公司取得的收入叫做股息,又稱股利。股份公司通常在年終結算後,將盈利的一部分作為股息,按股票的票面額分配給持股人。股息的實質是雇傭工人所創造的剩餘價值的一部分。股票按股東權利分為優先股和普通股。優先股是按固定的股息率(股息同股票票面額的百分比)優先取得股股息,並且是固定的,不以企業利潤的有無和多少為轉移。普通股的股息,通常是在支付優先股的股息之後,根據剩下的利潤額來酌情支付,因而是不固定的,在企業虧損時便得不到股息。

英國斯托克頓—達靈頓鐵路公司股票(19世紀30年代)

聯邦德國優先股票

  股票隻是對一個股份公司擁有的實際資本的所有權證書,“隻是代表取得收益的權利”,是“對未來收益的支取憑證”(《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532頁),而它本身並不是實際資本。它同實際資本相分離,隻是間接地反映實際資本運動的狀況,所以是一種虛擬資本。

  股票價格 股票本身沒有價值,但它可以作為買賣對象和抵押品,因而具有價格。股票之所以具有價格,可以買賣,是因為它能夠給持有者帶來股息收入。買賣股票實際上是一種領取股息收入憑證的買賣或轉讓,是一種權利關系的讓渡或轉移。買賣股票通常是在證券交易所進行的。在資本主義社會裡,股票的買賣是金融資本集團互相排擠、控制和兼並的重要手段。

  股票價格和它的票面金額不同:股票的票面金額隻代表投資入股時支付的貨幣資本額,它是固定的;而股票價格則是變動的,它經常是大於或小於票面金額。股票價格有可能大於股票的票面金額,這種情況為資本傢在創辦企業時掠取一種額外收益提供瞭機會。由於這種額外收益發生在企業創辦時,它被稱為創業利潤。

  股票市場上(通常為證券交易所)日常變動著的股票價格,稱為股票行市。它直接地受到股票市場供求狀況的影響。在資本主義國傢,由於政治、經濟上的動蕩,以及投機傢們的造謠惑眾,推波助瀾,興風作浪,操縱股票市場,從中牟取暴利,造成股票市場供求的急劇波動和股票行市的暴漲暴跌。但是,從根本上影響和確定股票價格的兩個基本因素是:預期股息和銀行利息率。這是因為:既然股票是對未來收益的支取憑證,因此,股票的出賣者和購買者所關心的不是股票面額,而是股息收入的多少,並且是同銀行存款的利息對比來考慮的。股票的賣者所考慮的是,按一定價格出賣股票後得到的金額存入銀行按當時的利息率所能得到的利息,不能低於因售出股票而不再能得到的股息收入;股票的買者所考慮的是,按一定價格買進股票後將能得到的股息收入,不能低於把股票價格的金額不購買股票而存入銀行所能得到的利息收入。可見,股票價格不是股票所代表的資本價值的貨幣表現,而是一種資本化的股息收入。它同預期股息的多少成正比,同銀行存款利息率的高低成反比。用公式表示,即:

例如,一股票面金額為100元的股票,預期每年可得到10%(股息率)的股息即10元,假定當時銀行存款的利息率為5厘即5%,則股票的價格即為10元÷5%=200元。這就是說,股票價格要等於這樣一筆金額,即把它存入銀行所得利息,必須相當於預期的股息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