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紀末19世紀初英國大地主階級為瞭提高地租收入、防止進口穀物競爭、實行農業保護政策而由議會通過的限制穀物進口的法案。

  18世紀中葉以前英國生產的穀物自給有餘,每年都有輸出。但自60年代產業革命開始後,城市人口迅速增長,對糧食的需要日增,穀物價格上漲,地租隨之上升。與此同時,英國也從穀物輸出國變為穀物輸入國,而大地主階級為瞭保護高漲的糧價和高額地租,力圖限制穀物進口。1773年大地主階級在議會的代表以保護本國農業為名,,使議會通過一項谷物法,規定隻有當每誇特小麥價格超過48先令時方準小麥進口。1791年又頒佈一項谷物法,規定每誇特小麥低於50先令時,如再進口小麥即應課以高額關稅。1793年英法戰爭開始後,輸入谷物發生困難,谷物價格猛漲(每誇特小麥最高時達到130先令左右),地租成倍增加,不少牧場改種谷物。英法戰爭結束後,歐洲大陸糧食大量湧進英國市場。大地主階級在1815年又使議會通過一項谷物法,規定在小麥每誇特價格低於80先令時,絕對禁止谷物進口。這個法案人為地提高糧價,使大地主有恃無恐地提高地租,而工廠企業主卻因此難於壓低工資;同時,糧價的上漲也直接損害勞動人民的利益。此後,工業資產階級和其他階層人民為爭取廢除谷物法,同地主貴族進行瞭激烈鬥爭。

  1832年“改革法案”在議會通過後,工業資產階級在議會中的代表占據瞭優勢,他們在議會內外開展反谷物法鬥爭。1838年底,曼徹斯特幾個大工廠創立反谷物法協會(後稱反谷物法同盟),組織募捐,創辦雜志,到各個工業區進行反谷物法的宣傳鼓動,把運動擴展到整個英國。1846年英國議會終於宣佈廢除谷物法。

  谷物法的廢除是工業資產階級的重大勝利。但工業資產階級廢除谷物法的主要目的在於防止因糧價上漲而引起的工資上升,以便把工資壓到最低水平。谷物法的廢除也是工業資產階級以自由貿易政策替代保護關稅政策的一項重大勝利。英國作為“世界工廠”的地位確立後,如繼續執行過去的保護政策,隻能引起別國的關稅報復,而且將得不到國外的廉價糧食、原料,從而隻能阻礙自己的經濟發展和對外擴張。谷物法的廢除和19世紀上半葉其他一些消除保護政策殘餘的措施,標志著英國自由貿易政策的確立,這對英國19世紀50~60年代工業的新高漲起瞭重大的促進作用。

  

參考書目

 恩格斯:《英國谷物法史》,《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北京,1958。

 馬克思:《關於自由貿易的演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北京,1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