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奴隸制時代的經濟思想。古希臘大約從西元前12世紀至前8世紀開始從原始社會制度向奴隸制度過渡,西元前8世紀至前6世紀之間,進入奴隸制國傢形成時期,西元前146年希臘奴隸制國傢被羅馬征服。

  奴隸制社會的基本特徵 奴隸主佔有生產資料和佔有奴隸,對奴隸實行殘酷的人身剝削和壓迫。奴隸被奴隸主看作隻是“會說話的工具”。奴隸沒有任何人身自由,奴隸主可以把奴隸當作牲畜一樣買賣賣和屠殺。在古希臘社會裡,還存在著大量小生產者:農民和手工業者。古希臘的奴隸制經濟基本上是自然經濟,但商品貨幣經濟已相當發達,商業資本和高利貸資本都已出現。

  奴隸主階級的經濟學說 在古希臘社會中,占統治地位的經濟學說是奴隸主階級的經濟學說。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①為奴隸制度辯護,力圖證明奴隸主和奴隸的存在是一種自然和合理的現象,奴隸天經地義地應服從奴隸主的統治,不能擁有任何權利。他們關心對奴隸的組織和管理,以便剝削到更多由奴隸勞動創造出來的剩餘產品。②維護奴隸制自然經濟。古希臘奴隸主思想傢的這一立場,明顯地表現在他們把具有使用價值的東西才看做是財富。農業是奴隸制自然經濟的基礎,因此古希臘思想傢重視農業生產,主張奴隸主應該親自管理農業生產,認為農業是社會上最好的職業。③論述瞭商品貨幣經濟的問題。古希臘思想傢對這一方面問題的論述和在其他一切領域一樣,表現出同樣的天才和創見性,所以他們的見解就歷史地成為近代政治經濟學的理論的出發點。

  古希臘經濟思想發端很早,在荷馬史詩中就間接地表現出傢長奴隸制時期氏族貴族的經濟思想。在奴隸制國傢形成時期,梭倫(約前630~約前560)進行的改革表達瞭中小奴隸主階級的經濟思想。梭倫改革取消債務,確認私有財產,允許財產轉讓和分割,廢除貴族的特權。這些措施都不利於氏族貴族和大土地占有者而有利於中小奴隸主階級。但古希臘較為系統的經濟思想,大多出現在伯羅奔尼撒戰爭之後。當時希臘城邦進入危機的時代,奴隸制度所暴露出來的矛盾,劇烈的階級鬥爭,驅使奴隸主思想傢去尋找維護奴隸制度的途徑,於是產生瞭較為系統的經濟思想。在古希臘,對奴隸主經濟思想作較系統論述的有色諾芬、柏拉圖和亞裡士多德。

  色諾芬 他的著述很多,經濟著作有《經濟論》,這是最早用經濟一詞作為書名的著作,也是古希臘流傳下來專門論述經濟問題的一部著作。色諾芬在這一著作中,探討奴隸主經濟任務與如何經營奴隸制經濟的問題。全書采取蘇格拉底(約前470~前399)與克利托佈勒斯對話這一文學形式寫成。書中蘇格拉底、伊斯霍馬霍斯的談話,實際上是色諾芬本人的見解。全書大體分為兩部分:一部分主要論述與奴隸經濟制度有關的問題,諸如奴隸主的經濟任務,財產的經營與管理,奴隸的管理與訓練,管傢人的挑選和培養等;另一部分主要涉及生產力問題,例如論述農業的重要性、農業耕作技術問題。《經濟論》典型地表現出奴隸主經濟思想的特色。色諾芬的另一著作是《雅典的收入》,討論雅典國傢財政問題,是一部最早的財政學著作,其中包含有對貨幣的深刻見解。

  柏拉圖 他的著述也很多,其中和經濟學有關的兩部著作是《理想國》和《法律篇》,這兩部著作都在伯羅奔尼撒戰爭之後寫成。他看到尖銳的社會矛盾正動搖著奴隸制度,因此從唯心主義哲學出發,提出所謂跟人類理性相一致的正義原則來組織一個消除貧富對立的國傢。他以社會分工學說為基礎,闡述瞭如何按照人們的天性進行社會分工,把整個社會分為執政者即哲學傢階層、保衛者和生活資料供應者(即農民和手工者)三個階層。為瞭消滅奴隸主階級內部的矛盾,他主張執政者和保衛者不應擁有私有財產和傢庭,實行共妻共子。柏拉圖認為理想國的人口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應與國土保持相應的比例。按照他的計算,5040的公民人數對理想國傢最為適宜。柏拉圖提出農業應成為理想國的基礎,在理想國中商業是必要的。但他又認為雅典人隻應從事農業,而不應從事唯利是圖的商業。他意識到在商品交換中必須有貨幣充當流通手段,但他反對把貨幣作為貯藏手段,更反對放款和抵押放債。

  亞裡士多德 古希臘博學多才的思想傢,著述十分豐富。他的經濟思想主要體現在《政治學》和《倫理學》兩書中。西方古代經濟思想在他的著作中得到最高發展。亞裡士多德把經濟(傢庭管理)包括在政治學中,比色諾芬前進瞭一步,明確地規定瞭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和任務:①研究傢庭成員之間的關系,即主奴、夫婦和父子之間關系,其中奴隸主和奴隸關系被視為首要關系;②研究致富之術,即探討奴隸制生產力發展問題。在論述前一問題時,他力圖論證奴隸主和奴隸之間的關系是合乎自然本性,奴隸經濟制度是必要的,為奴隸制度進行辯解。在研究後一問題時,他從維護奴隸制自然經濟出發,論述瞭財富的性質。他比色諾芬更加確切地論述瞭物品具有使用和交換兩種屬性,並從交換發展過程闡述瞭物物交換、簡單商品交換同貨殖的區別,認為以使用價值為目的的商品交換是合乎自然,屬於傢庭管理之內,而無限度地追求貨幣的貨殖是違反自然和不合理的,應加以反對。亞裡士多德對屬於貨殖的商業資本和高利貸資本采取否定的態度。他在《倫理學》中討論公平這一范疇時對商品交換和商品價值形式發表瞭天才的見解,馬克思曾給予很高的評價。

  亞裡士多德在《政治學》中提出瞭同柏拉圖不同的理想國傢組織。他希望在加強奴隸階級中等階層的勢力的情況下,組織有限的奴隸主民主制來鞏固奴隸制度,而柏拉圖則試圖實行大奴隸主階層的統治地位的寡頭政體來鞏固奴隸制度。

  

參考書目

 A.E.門羅編,蔡受百等譯:《早期經濟思想──亞當·斯密以前的經濟文獻選集》,商務印書館,北京,1985。(A. E. Monroe ed.,Early Economic Thouɡht,Selections from Economic Literature Prior to Adam Smith,Harvard University Press,Cambridge,Mass.,1924.)

 M.L.W.Laistner,Greek Economics,J.M.Dent & SonsLtd.,London & Toronto,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