佈依族曲種。佈依語叫“萬播笛”(吹打歌唱的意思)。原來用佈依語彈唱,後來也有用漢語彈唱的。語言質樸,多用貼切的比喻表達事物,富有鮮明的民族特色。佈依彈唱的歷史悠久,相傳是清乾隆年間從廣西田林一帶傳到貴州泗城府(今冊亨)、王母(今望謨)的。早期的演唱是一人自彈自唱,伴奏樂器是自製的月琴。清嘉慶年間傳到瞭南籠(今安龍),並發展為多人演唱的形式,增加瞭二胡、簫、笛、木葉等樂器。佈依彈唱的曲調比較簡單,通常隻是一兩個曲調的反復彈唱,但仍顯得抒情細膩,委婉動聽。彈唱唱形式經過不斷改革更為活潑,有坐唱,有站唱,並結合內容的需要,穿插一些舞蹈動作。彈唱曲本內容極為廣泛,有關於天體的神話傳說,有人類與洪水猛獸、風暴蟲害鬥爭的傳說,有生產勞動和節日風俗的描繪,有愛情生活的故事,有反抗官府與反抗財主壓迫剝削的故事以及王囊仙起義的故事等。新創作的曲目多為歌頌中國共產黨的民族政策,反映佈依山區建設的新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