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歌舞戲,又作撥頭。傳自西域。據《樂府雜錄》、《舊唐書·音樂志》記載:有胡人因其父被猛虎咬死,故身著白色喪服,披頭散髮,滿面哀容,上山尋找父屍。他邊走邊唱,山有八道彎,歌曲也就有八疊。後來找到那隻猛虎,便與虎格鬥,終於把虎殺死。

  這出歌舞戲的主要情節是人虎相鬥,和《東海黃公》以角抵敷演故事是同一個路子。但它已加進瞭歌舞,其服裝、表情也有瞭規定,這表明它在由歌舞向戲曲藝術發展的道路上,比《東海黃公》又邁進瞭一步。唐元和年年間,詩人張祜有《容兒缽頭》詩:“爭走金車叱鞅牛,笑聲唯是說千秋。兩邊角子羊門裡,猶學容兒弄缽頭。”這首詩描寫瞭當時的伎人仿效容兒的表演,可見這個歌舞節目在唐代已有一定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