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戲劇傢。生於英格蘭南部的索爾斯堡。1602年進牛津大學。1613年在倫敦結識瞭一批劇作傢,曾合作寫劇本。1625年接替弗萊徹為國王供奉劇團寫劇本。馬辛傑被譽為當時最高尚、最坦誠的作傢。他為宮廷寫作,但反對當權者對外媾和對內壓迫的政策。當然,從社會態度和創作方法來看,他並不是一個革命者。他害怕商業資產階級興起,創作中對主題和人物的處理都是徹底保守的。他是個嚴格的道德傢,不喜歡當時流行的服飾華麗、載歌載舞的假面劇。他的劇不是以激情的渲泄,而是以規整的方式和和圓熟的技巧取勝,大都富於戲劇性而適於上演。

  馬辛傑共寫瞭20多部劇,最初獨立完成的是《米蘭公爵》(1623)和《宮女》(1621)。前者取材於聖經故事,後者根據W.佩因特的《快樂宮殿》改編。1623年寫出的《奴隸》在宮廷演出後大受歡迎,從此久演不衰,直至17世紀末。此劇和《宮女》是他所寫悲喜劇中最成功的作品。《宮女》寫一位貴族少女愛上一位騎士,還救過他的命,但騎士由於王權的誘惑投入一位公爵夫人的懷抱。少女阻止瞭他們的婚姻,遁入修道院。在劇中,作者既貼近政治現實、刻意求真,又講求藝術處理上的優雅細致。《奴隸》寫一個紳士為接近鐘情的少女而化裝成奴隸來到她身邊,經過種種艱難曲折,終於如願以償。

  《償還舊債的新方法》(1621~1622?)是他最著名的諷刺喜劇,脫胎於T.米德爾頓的《捉老傢夥的計謀》(1606),並借鑒B.瓊森的手法,對社會中的經濟壓迫和精神紊亂現象予以辛辣的諷刺。作者著意塑造的太機靈爵士貪婪、狠毒、詭計多端,概括瞭當時商業資產階級的醜惡品性,為17~19世紀的戲劇舞臺提供瞭一個很有魅力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