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散文傢、詩人、劇作傢。曾獲得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碩士學位。牛津大學畢業後去倫敦投身文學事業,是當時著名的“大學才子”之一(指牛津大學或劍橋大學畢業而在倫敦從事文學創作的年輕作傢)。這些作傢主要創作劇本,也兼寫散文。他們發展瞭古羅馬劇作傢塞內加的復仇悲劇、英國編年史劇和浪漫喜劇(即愛情喜劇)。黎裏在伊莉莎白女王宮廷供職,但沒有擔任過高級職務。1578年他發表散文傳奇《尤弗伊斯》的第1部分《對於才智的剖析》,反映宮廷生活和禮節,立即受到讀者的歡迎。1580年年發表第2部分《尤弗伊斯及其英國》,歌頌英國女王和英國的宗教及社會道德,洋溢著愛國熱情。主人公是年輕機智、尋歡作樂的雅典人尤弗伊斯,意為“得天獨厚的人”。他到意大利旅行,在那不勒斯城愛上他的好友菲勞圖斯的未婚妻美女柳西拉。於是好朋友之間發生矛盾,但柳西拉卻另有所歡,兩個好朋友言歸於好,共同討論哲學問題。這部傳奇的情節十分簡單,引起讀者興趣的主要原因是書中大量的哲學對話和作者綺麗、雕琢的文風。這種散文風格有下列特點:1.運用大量的珍禽異獸的典故;2.運用牽強、復雜的比喻,多半來自古代神話和自然界生物;3.運用寓言故事;4.運用均衡句型;5.運用整齊的對偶;6.運用頭韻;7.運用雙關語等。這種綺麗、勻稱、高度典雅的散文風格被稱為“尤弗伊斯體”,在當時英國文壇上盛極一時,也為伊麗莎白女王所賞識。許多散文作傢都刻意模仿,如羅伯特·格林和托馬斯·羅吉。黎裡運用這種散文風格是為瞭吸引婦女讀者,使她們在娛樂中得到教益。這樣雕琢的文風對英文散文的發展產生瞭良好的影響。它的對偶、均衡的特點,使英語句子結構日趨簡練、整齊,尤其是在相關聯的短語和子句中更為明顯。

  黎裡是莎士比亞的先驅者之一。黎裡用散文寫的喜劇作品對莎士比亞的早期喜劇創作有很大的影響。他曾擔任聖保羅學校學生戲班的副領班,並編寫劇本,以便在宮廷上演。他的喜劇作品取材於古代希臘、羅馬神話和文學,借以反映當時英國宮廷生活和政治事件。他的著名劇本有:《亞歷山大和坎帕斯比》(1584)、《薩福和法翁》(1584)、《恩底彌翁》(1585)、《彌達斯》(1592)、《班比媽媽》(1594)等。

  黎裡首先在他的神話喜劇中穿插優美、清新的抒情歌曲,為後來莎士比亞所模仿。黎裡的高度典雅的宮廷喜劇比後來復辟時期的“風俗喜劇”更接近大眾的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