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劇作傢、文藝批評傢。母親是挪威的第一個女大學生、社會活動傢和女權運動的積極參加者,對克羅格的智力和性格發展有著深刻影響。大學時代,克羅格學習經濟,並於1911年取得學位。這時候他已是首都文學藝術團體的成員,曾發表文章批判當時挪威的文學鉅子K.漢姆生,畢業後從事文藝批評工作。

  1919年,克羅格的第一部劇作《偉大的我們》上演,從此他成為當時挪威最重要的劇作傢。他具有激進的小資產階級思想,熱心於社會活動。在希特勒佔領挪威威的年代裡,克羅格逃亡瑞典,在那裡編輯挪威文學集,創辦報紙,直到1945年回到挪威。

  克羅格是20世紀挪威最好的H.易卜生繼承人。在許多方面,他和蕭伯納有類似之處:既是劇作傢,又是文藝評論傢,具有豐富的文藝理論知識和善於辯論的才華。他的戲劇創作包含著大量的社會諷刺,也有抒情成分。語言則熔雄辯文體、方言和幽默於一爐,頗具藝術特色。

  劇本《偉大的我們》反映瞭女工們備受剝削和壓迫的悲慘處境以及新聞界的腐敗無能。《雅爾的房屋》(1929)反映瞭工人和雇主之間的矛盾沖突。從此易卜生強調的婦女解放便成瞭克羅格戲劇創作的基本主題,尤其著重揭示婦女的心理活動。在這一類劇作中,《貝殼》(1929)、《在路上》(1931)和《決裂》(1936)都占有比較重要的地位。和易卜生的婦女形象相比較,克羅格的婦女形象更加復雜。她們都是20世紀的挪威婦女,對生活有更多的要求,對於各種問題的認識也比較深刻,這一點在《決裂》中的維貝克身上有著突出的反映。《決裂》是克羅格最著名的一部劇本,和易卜生的《玩偶之傢》有類似之處,但是維貝克比《玩偶之傢》中的娜拉更富有反抗性。

  克羅格是兩次世界大戰之間挪威戲劇界的領導人物。他為人謙虛,經常和一些不大出名的作傢合作寫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