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劇作傢。出身清寒,自1774年起在吉森學法律,1776年輟學,加入瞭一個劇團作編劇,1780年脫離瞭戲劇界參加瞭俄國軍隊,並升為將官,後到學校任職。

  克林格同J.M.R.倫茨和H.L.瓦格納都是“狂飆突進”戲劇的代表。克林格在思想上受盧梭的影響,在戲劇創作上受W.莎士比亞和J.W.von歌德的影響,把古典主義戲劇所尊奉的一切規則都視為違反自然的清規戒律。他的劇本充滿反抗激情,劇中主人公都是有自我意識的天才,都是現存生生活秩序的叛逆者。克林格不著力於情節的安排,也不註重人物的刻畫,因而他的劇作結構松散,人物性格不鮮明。

  克林格最初的劇本是《奧托》(1774)和《受折磨的女人》(1775),他的成名作是《孿生兄弟》(1774)和《狂飆突進》(1776)。《孿生兄弟》寫一對孿生兄弟互相仇視。《狂飆突進》(1777)原名《混亂》,寫的是去北美參加獨立戰爭的青年人在戰爭中成為戰友,從而消除父輩由於誤會而結下的冤仇。德國文學史上的狂飆突進運動由這個劇本的篇名而得名。克林格在狂飆突進時期的劇本還有《新阿麗亞》(1776)、《西姆索納·格麗沙爾多》(1776)、《施梯爾波和他的孩子們》(1777)。

  1780年以後,克林格脫離瞭狂飆突進運動,受到盧梭、伏爾泰等人影響。所寫劇本帶上瞭古典文學的特征,如《達摩克裡斯》(1790),創作重點由戲劇轉向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