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Γ.佩羅夫

  俄國畫傢。19世紀後期俄國批判現實主義藝術的奠基者之一,60年代民主藝術的傑出代表。生於托博爾斯克,卒於莫斯科。是當地檢察官的私生子。1853年考入莫斯科繪畫雕刻建築學校,1860年畢業。他的作品反映瞭1861年年農奴制改革後的俄國社會面貌,揭示瞭沙皇制度的殘酷、教會的欺騙、商人的勢利、城鄉勞動人民的痛苦,作品中貫串瞭民主藝術的思想原則。60年代初,佩羅夫以完全新穎的題材,打開瞭俄國藝術史上嶄新的一頁。他的3幅作品:《復活節的宗教行列》、《鄉村傳教》和《飲茶》從不同的角度,揭露瞭教會的醜態,同時也真實地描繪瞭貧困而尚未覺悟的俄國農村。1862年,佩羅夫去巴黎留學。《盲人音樂傢》、《賣唱者》、《巴黎城郊的節日》等,都是這一時期的作品。1864年他回到俄國。從60年代中期起,佩羅夫的創作題材由對社會的諷刺轉向悲劇性的描繪。《送葬》(1865)是其代表作之一,他用簡潔的藝術語言,刻畫瞭孤兒寡母為親人送葬的情景,單調、寂寞的自然景色,加強瞭無限哀愁的情緒。不久以後,他又創作瞭描寫童工勞動的《三套馬》、描寫俄國婦女苦難命運的《女教師來到商人傢》、《投河的女人》和《最後一傢酒店》。佩羅夫把生活中司空見慣的現象,通過藝術的概括和集中,使人們形象地看到俄國60年代社會的黑暗。佩羅夫也是傑出的肖像畫傢。他在60年代末作的農民肖像《流浪人》,曾獲得權威評論傢B.B.斯塔索夫高度的贊揚。1871~1872年,佩羅夫創作瞭當代的文化名人肖像組畫。劇作傢A.H.奧斯特羅夫斯基、文學傢Ф.М.陀思妥耶夫斯基等,都包括在這個組畫之內。這些肖像,有質樸、平易的共同特點。畫傢通過對象的眼神、表情及外形特征,深刻地揭示被畫者的精神面貌。70年代,佩羅夫還畫瞭一系列風俗畫,描寫瞭小市民的生活,表現瞭他們的歡樂與痛苦。畫面充滿生活的氣息、輕微的幽默和文學的敘事情節,吸引瞭很多觀眾。如《獵人的休息》、《捕鳥人》、《養鴿者》等,以親切的筆調描繪瞭具有俄羅斯特征的人物和景色。

  佩羅夫是在Н.Γ.車爾尼雪夫斯基和Н.А.杜勃羅留波夫的哲學和美學思想影響下成長起來的畫傢。他以自己的藝術,參與瞭19世紀60年代的民主運動。他的優秀作品,向同時代人提出瞭許多值得思考的問題,他和當時的Н.А.涅克拉索夫、奧斯特洛夫斯基和И.С.屠格涅夫等有許多相似之處,鞭撻瞭社會的醜惡,肯定瞭新生的事物,是60年代多產而具有革新精神的畫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