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建築,是希臘建築藝術的典範作品。位於雅典衛城的中心。它在建築和雕刻藝術上均達到極高水準,曾被譽為“雅典的王冠”。神廟從西元前447年動工,前438年完成主體建築,裝飾工程約延續到前432年。它由伊克蒂諾斯和卡利克拉特任建築師,雕刻巨匠菲迪亞斯負責藝術裝飾的設計。

  帕臺農在希臘語意為“處女神廟”,是為供奉雅典保護神雅典娜(智慧女神、女戰神)而建,用以象徵雅典的勝利和權威。神廟面積為2170平方米,呈長方形,四周列柱縱117根,橫8根,柱高10.5米。它的比例關系體現瞭希臘人理想的審美標準,即黃金分割律。整個神廟用堅硬的大理石建造,建築式樣采用渾厚樸實的多裡安柱式,這種柱式的特點之一是柱身上下不完全垂直,而是上端略小,中間部分則稍有凸出,加強瞭柱身造型的力度感;與此相應,柱間的距離也不完全相等,靠近中間的兩柱間距略大於兩邊的柱距。通過這些精心設計,使神廟的整個造型更顯得堅實雄偉。

帕臺農神廟

  神廟的裝飾雕刻主要是3個部分:①是柱廊內長160米、高1米的浮雕帶,內容是表現4年一度的向雅典娜獻新衣盛典的遊行場面;②是東西兩面山墻上的高浮雕,東山墻刻畫瞭雅典娜從其父宙斯頭中誕生的情節,西山墻刻畫瞭雅典娜和波塞東爭做雅典保護神的情節;③是圍繞神廟四周的回簷浮雕板,共92塊,均為各自獨立的方形構圖,內容按四面方向分別表現4次神話傳說中的戰爭,寓意均為歌頌希臘對波斯的勝利。以上雕刻大部已毀壞。

  17世紀土耳其占領希臘時,曾把帕臺農神廟當作火藥庫,1687年威尼斯軍隊的炮火擊中神廟,引起爆炸,使建築和裝飾雕刻遭到毀滅性的損害,殘存雕刻的大部分後來被運往英國和法國,至今保存在不列顛博物館和盧佛爾博物館等處。

  在古代希臘,建築雕刻原來都塗有鮮艷的色彩,後因年深日久,色彩消褪瞭,才露出柔和的大理石原色。設想當年在藍天日照下,建築物和雕像閃耀著絢爛奪目的色彩和光芒,其景象是何等的輝煌壯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