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畫傢。1917年4月22日生於墨爾本,父母都是愛爾蘭人。青年時代曾是一名自行車運動員,後到普拉蘭技術學院和墨爾本國立畫廊學校夜校學習。1938年成為當代藝術協會的發起人,並參加瞭協會的早期展覽。1940年他的贊助人為他舉辦瞭第1次個人畫展,展覽表現出他對拼貼與變形手法的興趣。後來,他定居在維多利亞州的威默拉區,畫瞭一批明亮的、平塗式的風景畫,成為他日後發展的一個信號。這時他還畫瞭一些以過去經歷為基礎的畫,都與他童年時代居住的墨爾本郊區有關。19466年他到維多利亞州東北部旅行,探訪聲名顯赫的草莽英雄N.凱利出沒的地方。凱利是一個澳大利亞民間傳說中的傳奇人物。他按照民間藝術的風格塑造瞭這個民間英雄,賦與一種非道德的幽默的氣質。隨後他來到昆士蘭州的弗雷澤島。1836年這島有一個遇船難的蘇格蘭婦女E.弗雷澤,與一個澳大利亞罪犯生活在一起,後來背叛瞭他。諾蘭以此為題材創作瞭一組油畫,把殖民地燦爛的陽光與奇特的傳統融為一體。這種罪犯形象後來成為諾蘭一再重復的主題。1949年他完成瞭一組以尤裡卡柵欄為題的玻璃畫,這是由一個淘金者1854年在巴拉臘特礦區樹立的柵欄,在澳大利亞歷史上具有傳奇的色彩。他也畫昆士蘭州和澳大利亞內地沙漠景色中荒涼與幹旱的美以及與探險者有關的事件。

  1949年,諾蘭在巴黎舉辦瞭一次以凱利為題材的展覽。1950年在倫敦展出瞭他在澳大利亞中部畫的作品,隨後訪問瞭法國、西班牙、葡萄牙和意大利,1951年他回到澳大利亞展出瞭一批地中海風光的小幅速寫。1952年他受佈裡斯班《信使》報的委托,到遭受嚴重旱災的澳大利亞中部畫速寫。根據這次經歷創作的油畫比他以前的任何作品都嚴峻,灰暗的顏色、無生氣的雲間和荒原上動物的個體融為一體。1953年他協助J.海爾拍攝電影《遠方歸來》,這部影片在1954年威尼斯電影節上獲獎。當時他還參加瞭威尼斯雙年展,並到意大利南部作畫,被那兒的民間藝術所吸引。

  諾蘭後來定居倫敦,並繼續到處旅行,1955年畫瞭第2組凱利繪畫。從那時以來,他的繪畫是根據新的經驗和內容將他的早期作品改換或合並為新的意象,這表現在他大多數後期作品,如在加利波利所畫的作品(1957~1958)和在非洲所畫的作品(1962)中。